迷途小羔羊如我,早晚會摸上赫曼赫塞的門口,就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常覺得。

幾年前,在書局的豬肉枱上看到《德米安徬徨少年時》的最新中文譯本,不理宣傳頁上的甚麼「最熱韓劇主角隨身閱讀的人生指南」或甚麼「現代文藝復興男最新序言」,只被封面的一句說話吸引住。尤記得當時小說被「包膠」了,沒法閱讀內文,卻已決心買下來,這對我來說是極之少有的。回到家中已急不及待要拆開來看,揭開第一章的標題-「兩個世界」,已撼動得一身雞皮疙瘩,雙眼發光。

那一章關於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的描寫,喚醒了我從孩童時代的記憶,經歷人生的第一次挫折,現在回看當然只是小事一宗,但對當時活在光明世界的我,的確像歷劫生死一樣。赫曼赫塞寫這部小說時已年過四十,不知他為何竟有如此能耐,把孩童時首次遇見黑暗的故事寫得如此細膩和真摰。一口氣看完了小說,並隨即愛上他,有誰不會?他以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大家的成長路途都是一樣,必然需要啄開保護自身的蛋殼,才能孵化成人,我心中所想的,都被他在1919年就寫了出來,而且寫得那麼貼切,彷彿現今在思考的問題,全都被他想遍了,而且都想得徹底,並可化成刻骨銘心的故事。

然後一本一本讀下去,《流浪者之歌》、《荒野之狼》,還有他的短篇故事,現在正等待《鄉愁》(若有好的譯本,煩請推介)。老實說,我並不急於一次過要追看他的所有著作,現在並不是在追劇,反而想放慢時間,用一生去規律地看,一直能細味他對人生的想法。人們說他的小說總是彌漫一片淡淡的憂愁,我覺得哀傷中還夾雜著無奈—但不是「天理何在」的悲慟,而且背後還有份超越的睿智,就像釋迦牟尼面上淺淺的微笑一樣。

不像卡夫卡,把原本已經糾結的心靈扯得更緊、更難解開、更沒完沒了;赫曼赫塞輕撫你我破落的靈魂,並溫柔地說:「沒錯,周圍都是荒野,根本無處容身,但別怕,我們在一起,有人了解你的苦處。」他深深明白糾結解決不了,就算是高僧或者神人亦不能,唯一的方法是看破,讓它安然地存在,只有不騷擾它,與之共存,才是解決之道。





赫曼赫塞的小說也不像尼采那種當頭棒喝,而是循循善誘,以故事中人物的經歷,一步步改變讀者對世界的看法。他並不是嚮導要向大家指引正確之道,因為根本沒有;他反而像一個醫者,好治療大家脆弱的心靈。

畢竟,初次接觸赫曼赫塞的時候,我已經到了一定的年紀,無法估計若在青年或更早的時期讀他的作品會是何種感受,或者會不屑一顧也未定。但現在時機的確剛剛好,讓我輕易地從他的故事產生共鳴,我會好好把握每一次閱讀的機會,就像每一次有難得的幸福飄來,都必然伸手捉緊一樣。

https://www.facebook.com/beingtoworld/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