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末世同行者
 
入夜後,涼風輕輕吹過古老街巷,然而猶太人的血淚史,在3000年的晚風催促下,仍然無法消散,這裡是耶路撒冷,一個自古至今,依然具有全球最高戰略價值的地方。
 
「耶路撒冷西向非洲,北連歐洲,東往中國和印度,一個連接三大洲的軍事據點。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人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0年,羅馬人直取聖城;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了這座城市;1948年以色列復國,產生了5次中東戰爭;到最後,這裡還會爆發人類文明史上最後一場戰爭----米吉多頓戰爭。」中國少年孫揚坐在米吉多山丘上輕嘆。
 
「我們將要參與這場戰爭嗎?」一個小孩坐在孫揚旁問道。
 
「會,但我們將以永生姿態出席這場盛宴。」孫揚。
 




「永生?」小孩對此難以理解。
 
「首先復活的人有福了,死亡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一位天使站在日頭上,向天空飛鳥大聲喊着說:你們聚集來赴 神的大筵席,可以喫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孫揚。
 
「這是甚麼意思?」小孩。
 
「飛鳥是指從死裡復活的信徒,他們要喫君王與將軍的肉,就是擊潰來犯米吉多山丘的新世界帝國兵團 (全球軍隊)。」孫揚。
 
「我們會變成飛鳥嗎?」小孩問。
 




「說不定呢。」孫揚。
 
在耶路撒冷月色下,有好幾個人在小巷中穿插,來自白馬偵察小隊的馬克少尉和他5名部下,為要打聽這裡有意反抗新世界帝國和重奪第三聖殿的武裝力量。
 
「少尉,我們可以怎樣找出那些武裝份子?」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曾效力蘇聯紅軍的下士。
 
「留意他們的眼神吧,當一個人冷靜地迴避你的眼神時,那人便是武裝份子。」馬克。
 
「因何?」奧斯特洛夫斯基。
 




「在末世中,除非是武裝份子,否則被別人盯上的人,一般不會太冷靜,人們都活在恐懼中。」馬克。
 
不一會,奧斯特洛夫斯基從昏暗街角中迎面盯上一個行為藏頭露尾的人,且當奧斯特洛夫斯基盯住這人時,只見他垂下頭,假裝若無其事。
 
奧斯特洛夫斯基向馬克示意發現目標人物:「少尉,前面那個人符合你的要求。」
 
馬克:「不要直至走近他,在街上他不會承認自己是武裝份子。」
 
說罷,馬克將偵察小隊分成3組,每組2人,從三路包抄目標人物。
 
奧斯特洛夫斯基下士與拍擋、來自科威特的艾哈邁德中士回頭跟蹤目標人物,其餘2組人分左右,繞道斷絕目標人物的分叉路。
 
目標人物察覺到有人跟蹤自己,不敢走出大街,因他更怕帝國軍人,寧願轉入窄巷,希望擺脫這些跟蹤他的人。奧斯特洛夫斯基見狀加快腳步,以衣領通訊器報告目標人物移動路線:「少尉,目標人物向市場方向轉入窄巷。」
 
「收到。」馬克。




 
在一條昏暗斜坡窄巷上,目標人物停住腳步,因他看見前面有兩個不為所動的身影,似乎又是一些以他為目標的人,目標人物往另一邊走去。
 
另一邊的小巷同樣出現兩個陌生人的身影,目標人物腳步漸趨混亂,只管在多條窄巷中亂撲。
 
奧斯特洛夫斯基見時機成熟,就大踏步走到目標人物所匿藏的牆壁前面,轉身背向目標人物,假裝看不見對方。
 
目標人物見奧斯特洛夫斯基背向自己,毫無防範似的,便拿出手槍,點在奧斯特洛夫斯基頭上:「你們為何跟縱我?」
 
奧斯特洛夫斯基處變不驚:「因為我跟朋友打賭你有槍。」
 
目標人物:「甚麼?」
 
奧斯特洛夫斯基回過面:「我們正想找些懂槍的人,想找些願意一起重奪聖殿的人。」
 




目標人物聽見重奪聖殿後更為慌亂:「我沒有興趣!」
 
奧斯特洛夫斯基定睛望向目標人物:「既然你沒有興趣,幹麼帶槍?」
 
目標人物:「用來自衛的,你們不要再跟著我好了。」
 
此時,白馬偵察小隊的其他隊員也趕來了,黑影中有人說:「今天晚上,你若不交待清楚你從何得來這支槍,我們決不讓你離開。」原來是馬克少尉,說罷他以純熟的手法,一手搶走目標人物的槍。
 
目標人物呆滯一會,只感到自己的手腕被人扭了一下,手槍便被人奪走,過程不到2秒。目標人物回過神後,向黑影裡的人問道:「你們想怎樣?」
 
馬克:「你的槍是從何而來?」
 
目標人物自知寡不敵眾:「是有人給我的。」
 
馬克:「帶我去見那個給你槍的人吧。」




 
目標人物從被搶槍的過程中判斷出,來者對槍械十分熟悉。左思右想,一心想拿回槍,只好順應要求,帶他們往取槍的地方去。
 
在地球另一邊,美國費城的環境每況愈下,街上人食人的情況變得更猖狂。食人者不再單純來自帝國獵頭族,更是來自因饑餓而吃人的普羅大眾,這比獵頭族更可怕,因為他們無處不在,既可能是受害人的鄰居,也可能是毫無動靜的陌路人。
 
在一個寧靜得彷如幽谷的荒廢公園內,一個婦人抱著她幾歲大的兒子,坐在骯髒長椅上。二人瘦骨如柴,她們用淒涼而熟悉的眼神互相對望。兒子輕聲叫喚媽媽,成了婦人生存的唯一動力。也許,人間苦難縱然淒美,只要能將孩子抱得更近,母親就能撐過去。
 
可是在末世下,因饑荒而生的恐懼,足以粉碎一切原本美好的構想。一對青年男女突然從後衝出!男的用手肘箍著婦人的頸項,女的跑到前面,把男孩一手揪去。
 
婦人想竭力拉住孩子,但男的發力用手肘壓住她的喉嚨,不讓她喘氣,女的則一腳踩在婦人腹上,直至婦人雙手放軟。婦人無力保住孩子,眼巴巴望著孩子被人擄走,心想大聲呼救,但在末世裡,每個人都只求自保,不敢救助他人?
 
婦人伏在地上不停痛哭,又用手拍打草地,怪責自己無力保護孩子,即使公園內只剩下她啼天哭地的叫喊聲。

哭了好一會,她仍不想放棄,開始向天祈禱:「如果世上真的有福音,請用我的命去換回我孩子的命,我甚麼都不要了。」
 




離公園不遠處,婦人的叫喊聲驚動了一位非洲裔男子,是馬特的爸爸、拜恩。他見有兩名青年從公園裡抱著男孩跑出,男孩不停哭泣。此情此境讓拜恩勾起自己兒子被人救過的記憶,為此,他鼓起勇氣上前攔截兩青年:「停下來,這孩子是誰的?」
 
男青年見有人前來阻止,態度軟化:「我們已經3天沒吃了!」他始終從腰間亮出小刀。
 
幸好作為帝國保安員的拜恩隨身帶備配槍,他取出配槍喝令:「立刻放下孩子,不然我會開槍!」
 
男女青年擄掠孩童只想飽肚保命,如今見有人持槍威脅自己,不得不放下孩子。拜恩見孩子安然無恙,亦不想冒險糾纏,便放走那對青年。
 
拜恩見青年男女遠去,才敢上前安撫孩子:「你叫甚麼名字,你的家人在哪兒?」
 
孩子一邊擦淚痕,一邊回答:「媽媽在公園裡。」
 
拜恩:「叔叔現在帶你回去好嗎?」
 
孩子點頭示好,拜恩微笑牽著孩子的手,一起走進公園。
 
拜恩見有一婦人伏在地上不住啜泣,問孩子:「她是你媽媽嗎?」
 
孩子抬頭一看,認出是媽媽,二話不說衝向婦人,大叫:「媽媽!」
 
婦人爬起來,張開雙手迎接孩子:「感謝主!感謝主!」
 
拜恩不想破壞這動人埸面,想稍稍離開,但眼見二人瘦骨嶙峋,動了慈心,想起一節經文:「祂見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
 
婦人見拜恩衣服整潔,但仍想答謝救命恩人,就跪在地上,用手輕按胸前:「先生,多謝你,多謝你救了我們。」
 
拜恩心想她們無家可歸,無飯可吃,思前想後,還是主動作出邀請:「我家也沒甚麼了,可以的話,請來我家暫住,留在街上並不安全。」
 
婦人的確無家可歸,可是自愧不配,她望著孩子,忍著眼淚:「跟那個叔叔去吧,媽媽晚點去找你……」婦人這樣說,只想給孩子找個好地方安住,不想耽誤他人。
 
拜恩見婦人要推開孩子,再次動了慈心:「你們一起來吧,不用擔心,我家也有孩子,他們可以交朋友!」
 
其實婦人不願意離開孩子,聽見拜恩的邀請,堅定了信心,終於,她帶著感恩的心跟隨拜恩,同行離開這個彷如幽谷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