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界殺神傳奇: (四十一) 巧安排暗渡陳倉
“敵強我弱, 因此正面決戰是決不可取的, 俗話說, 兵者詭道也! 打仗等於打架, 拳頭對拳頭不是最佳的取勝之道, 正確的方法是要集中力量打擊對方的軟肋. 對方舉全國之兵來犯, 則其國內守備必定空虛, 以你目前三五百兵力對抗城門外的數千敵軍則必敗無疑, 但以此軍力攻擊敵方國內留守的老弱殘兵則必勝無疑. 城門前之敵一旦獲悉自己家門被攻擊後只有兩個選擇, 不是立刻攻城就是馬上撤兵回去救援. 我以為對方撤兵的機會會大些, 因為回去救援後還可以再來攻擊此地! 同時也不可不預防他們乘勢攻城.” 商善的法身等他們禱告完神靈後, 便開闡述他的用兵方略. “回兵救援者必定是心急如焚, 一心想盡快回到老家. 因此撤退的路的防備會相對比較鬆懈, 因此我們則可以沿路襲擊, 讓他們疲憊不堪, 然後再聚而殲之.”
“計劃是不錯, 但人家大兵壓境, 城門根本就出不去, 這如何攻擊他們老家呢?” 那個將軍問道.
“前門出不去, 不能從後面悄悄地溜出去?” 從戰術上來看, 來犯者集聚在城門前, 這本身就是一個大敗筆. 但反過來分兵包圍, 也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
按照商善的計劃, 該王子首先代表國王親自出城門去對方營地裡商議投降事宜, 爲部隊的調動及物質的準備爭取一些時間, 理由是投降也需要商量各種條件, 否則雙方只能拼個你死我活. 守城的固然胜不了, 但攻城的也會損失慘重, 不如大家花點時間商議為上.
在獲得時間後, 將整個騎兵隊伍從城墻後面悄悄地溜出去, 然後馬不停蹄地直撲敵人的老巢, 但去到那裡後只是圍城而不要真的攻城, 並且要讓裡面的人逃出去報警. 而步兵隊伍則隨後出城, 在敵方回家的路上設立多道伏擊, 只需騷擾而不是真正攻擊, 目的是讓對方以為伏兵的目的是要拖延他們回家救援的時間, 最終目的是逼迫對方分兵, 讓騎兵先回, 步兵隨後.
然後在敵方城池前設下絆馬陣, 先絞殺其騎兵, 數百步兵加上幾十騎兵去對付被絆倒在地的三百騎兵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 得勝後立刻奪取對方的馬匹, 加強自己的騎兵. 經過路上數次騷擾, 撤回的三千步兵肯定已經是疲憊不堪, 我們最後則在路途上設一火燄陣, 大火加上得勝後的騎兵, 必然可將這些疲兵擊潰, 其戰術目的不是為了全殲三千步兵, 而是要抓獲敵人之國王.
然後逼對方簽下和平之約, 然後結束戰爭, 建立和平的城邦體系.
馬步兵出動後, 為防備對方在得悉老家被攻擊後, 採取玉石俱焚的方式, 不顧一切發動對城邦的攻擊, 老國王帶領百姓也隨後撤到後山裡躲藏起來, 城裡只留下五十兵丁, 遇到攻城略微抵擋後也從後面突圍, 然後四散逃跑, 讓對方無所適從, 商善料對手不會對這些人窮追不捨的.
這樣一來, 敵方即使向前得到的也會是個空城, 他們能做的最多就是焚毀城堡, 之後大軍肯定要急速後撤, 這樣一來國王及百姓的性命就可以保留下來,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 活著就是勝利.
安排妥當後, 各路人馬立刻開始行動, 王子帶數人前去談判, 領隊的那個則去負責安排絆馬索, 引火工具等等設備, 將軍則去隊伍裡派兵遣將, 而祭司協助老國王帶領群眾在圍城後面打開一條通道. 先是五六十騎兵, 然後是數百步兵, 最後是國王與全體百姓, 大家都知道這可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因此都是次序井然, 靜悄悄地安計劃進行.
步兵在敵軍退路上按地形設下了三個伏擊點, 目的就是要騷擾敵軍且讓他們步兵與騎兵分開撤退. 每個伏擊點也就留下十來個人, 見到敵人的隊伍來到就放火射箭, 但絕對不要於他們交手, 見敵人追過來就往敵方老巢方向跑, 去那個火燄陣地集合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