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追星者》是繼《執劍》之後的故事,亦是作為《須彌》的前傳,志在補充更多在須彌世界的資料,寫下更好的根基。《追星者》的字數也只不過是《執劍》的十分一左右,因應故事中的情節,一切加快,所以當中囊括的題材沒那般廣闊,相信閱讀時更為輕鬆,畢竟少了一份沉重,不過這須彌系列之中亦有不少地方值得細思。

-目的、過程

晉升為傳說(即大魔導士或高階三門者),幾乎已是能人所不能,可是依然會被命運或世界意識影響,只有得道成王之後才可擺脫命運,因為自身已與世界同在,力量已可說成足以凌駕世界。直至六人參見「造物者」,尋找散落三千世界的靈魂碎片,重新登上皇位,盤古宇宙的使命才會真正完成。

大義是一種既奇怪又模糊的概念;善惡、對錯亦是。三千世界皆自有意識,要造王營救千千萬萬人族,可是偏偏又有千千萬萬人族為此而死傷。為了重新凝聚六皇,當中犧牲太多太多,到底所救的是誰?害的又是誰?





目的與過程往往不能視為同等。要達到某目的,大多時候不得不使用各手段,這就是現實世界的黑暗;這就是力量不足的無奈。

-氣運、因果

夜叉與傲最後激戰,臨終前引出世界之秘而使出米迦勒,令傲清空體內所有能量。傲當時認為是夜叉的大氣運所致,不過事實又是否如此?如果沒有夜叉的米迦勒,電王又豈能在之後將傲擊殺?最終身無能量的傲吸收但丁的能量,晉升傳說,成為另一名命運之子。那麼,到底是誰的氣運最大?

聶天沖對王星窮追猛打,連續數次交手,更遇上司馬統,結果比起其他人更早突破心魔,成為魔導士。到底當中為何?王星本就是奧丁轉世,身含龐大王之氣息,與他切磋、決戰,不期然亦令聶天沖成長甚快,就與電王相似。

世事看似互不關連卻是環環相扣,重重因果結合,恩怨交錯,情仇相織,方會形成現況,因此豈能看單一片面便說清一切?人生同樣如此。





-人性、宿命

於盤古的內宇宙中,三千世界以人族獨尊,所以避免出現人族在須彌世界被各族奴役、逼害的情況,本應可以安居樂業,享受天地之間的平靜,尋求安寧之道。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無論真鳳身處的世界,還是王星身處的世界,壓榨、欺凌、霸權簡直司空見慣,隨處可見。

九大組織會議之中爾虞我詐,互相猜忌,各有心思,卻聯群結黨,互相謀害。即使噬魂者來襲也無法合力抗敵,只是一盤散沙,空有其名;而世界政府以經濟、科技謀奪世界,控制各國、大局走向,視人命如垃圾、貨物、用具⋯⋯

楚德要興建魔法學院,卻受附近各大族掣肘,為成大業,不得不作出許多違背良心的決定。而各地城鎮的平民只可買到既不新鮮,帶極少靈氣的食材,背後原因又是大族在幕後操控,令富者越強,貧者越弱,長久以來更不可以推翻那恐怖霸權。

人族獨尊,換來的並非長治久安的情景,而是某些人當上了須彌世界中百大種族的位置。《追星者》中,王星也不禁說:「⋯⋯這是人的卑劣性嗎?還是霸主的命運?」世界上不會所有人也是善良,亦不會所有人也是邪惡,或似太極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者從一開始,這是人的宿命?





-信仰、宗教

盤古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人名皆投放於三千世界之中,將各事跡、文明皆放在其中,久而久之形成各種信仰和宗教。真鳳身處的世界百教盛行,有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撒旦教等等;而王星身處的世界就只有敬畏魔神。

信仰、宗教令人擁有力量,能堅定心神,驅走不安不寧。古時常言,相信神靈將得到庇佑,而且能暫得神力驅走黑暗、邪靈。如果集合一定的信仰能,便可成就佛、神、上帝等,被信者和信徒關係定必密切,才可賜予神力。現今現代科技昌明,甚少看見如此神跡--紅海沒再被任何人分開、大羅神仙沒再下凡、英雄再沒出現拯救災害之中的人民⋯⋯

如果過去種種事跡為真,到底是我們越來越遠離各被稱為神、佛、仙的生物?還是他們早已不需要我們?

-總結

人活著的意義何在?生命的意義何在?千萬人族活著卻似死去,捨去靈魂,拋棄思想,成為同款只不同樣的機械人。也許,我們每人身上皆有一份使命,需要我們去追求,需要我們去爭取,需要我們去渴望⋯⋯

須彌系列其實一直描寫我幻想之中的世界,多謝各位一直支持,令我有動力繼續寫作,望各位看得愉快。《執劍》和《追星者》各有不少伏線和各系統上的資料,不妨重溫,拼湊出更完整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