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本是一件美事,是維繫人與人的關係,是我們生活的潤滑劑,可是怎麼會變成了我們矛盾與衝突?

我認為是因為我們的愛變了質,成為了錯誤的愛。

最近,香港鬧得熱烘烘的話題-疑似大學生嘲諷教育局副局長兒子自殺事件。先不談討人性的方面,我不是站在道德高地的人,也沒有興趣爭論對與錯,因為道理永遠都是人多勢眾的一面是對的。

我反思: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當我聽見這新聞後,我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現在的教育制度和本質都被扭曲得不像人形。





心理學家提出目的論,我們的行為模式都是受潛意識和顯意識影響。我們會適當地加權自己身邊的事情,一件事,我們有不同的意見和感受,就是因為我們焦點不同。比喻:一個被狗咬傷的人,然後被路人救起抱到醫院檢查。受害人可以加權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被狗咬傷,可以對狗這動物感到畏懼;相反,可以加權後部分,我被路人救起,感到人間有愛。明明是同一件事,得出的感受完全不同,當下的感受是受我們身邊的環境和經歷的事情而改變。

例如:郎朗在沒有成名之前,他是十分憎恨自己的父親,認為他是褫奪自己的人生,每日逼他練習10小時的琴,可是在成名後,卻很感謝自己父親的高壓管治,認為他是自己成功背後的最大功臣。由此可見,每一個人,他在面對同一的事情都因為结果而不同。

回到當初的問題:為什麼那名人士會嘲諷副局長兒子的死?網民更戲稱是因為副局長沒有為兒子做好生涯規劃...(不過我認為人是要互相尊重,既然死者已故,那麼就不需要計算他的過錯,願他能早登極樂便可。)

會說出如此驚人的言論,必定是憤世疾族的人,經歷過滄桑,悲痛的事情,才有這樣的心態。否者普通人看來,只會覺得與自己沒有關係,不會有任何影響,就如世界每十秒就有一個人死亡。我們不會有任何悲傷,就是我們與自己沒有關係的緣故,會嘲諷的原因,想必是因為他是教育局副局長的兒子。

現在年輕的一代都經歷教育制度的荼毒,而且政府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好,不斷逼迫莘莘學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權利,受學校和父母限制,問題不會短時間就出現,而是不斷累積起來,到達臨界點才會一次過爆發。當學校與父母不斷逼迫,透過不給錢購買兒子的喜歡的東西,不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子女就好像郎朗一樣,當有好的結果就會感謝父母,反之亦然。





我認為這都是愛變了質,成為錯誤的愛,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愛情,男人愛上女人,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當女方拒絕了男方,男方依舊死纏難打,以錯誤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就會對女方造成傷害。

現在社會就是如此,上一輩掌管著社會的資源,以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卻不知道對年輕的一代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希望不論年輕或者長輩都要克制,不要總以為自己是正確,因為人與人的相處是沒有正確答案,過分強調自己道路才是真正的道路時,只會不斷分裂社會,互相尊重理解,方是上策,否則當年輕一輩獲得足夠的能力後必定會有以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改寫所謂「正確的道路」的答案。

這就像歷史一樣。當權者不斷修改歷史,去支持自己掌權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可是當他們倒台後,新的掌權者再修改歷史,這樣好像現在社會的困局,年輕的一代已經開始掌權,有能力和懂得去反抗上一代的時代,臨時必定是滿場風雨。

願大家能在渾沌,醜陋的人間道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外界影響,快樂地度過餘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