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鮮浪潮本地競賽學生組別的優勝作品,只有短短二十五分鐘,卻能在牽動觀眾淚腺之餘帶出訊息。

故事講述擔任防止自殺熱線資深輔導員的張念剛遇上喪女之痛,一天她接到一通求助電話,意圖自殺的竟然是害死她女兒的人。
張念是個負責安慰意圖自殺者並引導他們走出抑鬱的人,但在自己遇上痛失女兒一事後,卻一直走不出喪女之痛,極具諷刺意味。主角把所有有關女兒的物品都鎖進房間裡,導演巧妙地借此舉動說明其實主角根本沒有勇氣面對並接受女兒已死的現實。

直到一天她接到一通求助電話,意圖自殺的竟然是害死她女兒的Jeremy。面對應否讓他死去替女兒報仇的抉擇,一念間,報復還是救贖?聽著Jeremy 纖悔自己當時撞倒女孩後選擇逃避的懦弱,張念掙扎良久,終於決定報警救下了他。

假如張念惡念佔據了腦袋,任由Jeremy 死去,其實自己也成為了像Jeremy當日撞死女兒般見死不救的惡人一樣。報了仇就會放下喪女之痛了嗎?幸好張念心生善念,完成了對彼此的救贖。

經此一事,張念明白到面對傷痛,只能接受現實並讓自己努力放下悲痛。放下悲痛不等於要忘記女兒,而是要讓自己與回憶並存。片尾,得到救贖的張念放下了束起的頭髮,又把女兒的物品從房間裡拿出來,隨著緩和的音樂從女兒的音樂盒中流瀉而出,張念彷彿終於願意面對現實並重過新生。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