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身視角 : 

 --中學迎新活動日,面對新的面貌同學。
那些師兄一直跟我交談,團體動作活動的時候,
因活動需要構造一個圈子,那些師兄一直握著我的手,
觸感很不舒服,但其他組別也握著手。
我理解為「活動動作需求」。

 --結識新的女同學後,理所當然又有一群男同學來跟我「玩」,
同樣的「不懂表達愛意」,拿走我的文具、握著我的頭髮,




我的勇氣因父母放寬而增加了,顯出一個表情,
女同學也為我解困。
我這次理解為「在我面前刷存在感」。

 --青春期的我,身體的變化,皮膚可能因少睡而黑了些。
外貌對比其他女同學,終於有一個比我突出,
所以較多男生跟她「玩」。

 --那群男同學,我找不了類似那個他的男生,
只是一群每天只顧玩樂、沒有同理心的小丑,




他們還出現一個更討厭的行為,
向我拿電話號碼,其他社交網絡平台,
我開始能理解他們的動機。

 --網絡普遍化,社交平台成為現代人習慣,
看著很多人也有於社交平台發佈相片
我也想「分享」我的事,想別人知道,
望著這些「讚好數目」,有一種新的榮耀感
別人對我的認同。 






  --受青春期影響,也對異性更有興趣,
「這個人很帥喔」
也想咀嚼愛情的味道是怎樣 ?
也想感受被抱著的體溫是怎樣 ?
跟情人親吻是怎樣 ?
在朋友面前,展示「愛情」是怎樣 ?



「這位中學時候的女孩,愛情價值觀轉變為建基於外貌。」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