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轉乾坤 第六十八章(早有埋伏、另有線索)

元顏決心思敏捷,知道單敏在太宗身邊的地位、殊不簡單,遂分派人手攻擊她所在的馬車,此舉果然惹得他大為緊張,分兵回防保護她的安全。

元顏決即時示意陶詩,先行帶走單德光,他會為其殿後,擺出了巳經是同伙的架勢,好讓她心頭一寬、依其行事,而她亦不加細想,立馬指示手下,向道觀的右邊山路移動。

此一策略果然奏效,太宗為了確保單敏的安全,無叚追截陶詩等人,才半刻不久,巳失對方踪影,元顏決眼見目的巳達,連忙策馬追在她的後面,拋下太宗等人不顧。

太宗見狀,當然不會任其帶走單德光,其部下中穿著藍色衣服的一伙,未待他的指示,便巳分頭去追,而且其勢極速,表明不會就此罷休。





太宗見藍衣部隊巳先行追趕,便想命餘下穿著灰色衣服的部下,留守現場、保護單敏。

「二皇爺!民女不要留在這,我也要去。」

「前邊太危險了,你還是留下來吧!」

「不、不要,我一定要去,求求你,嗚~嗚~」

他最終還是敵不過,女兒家的眼淚攻勢,只好即時策動馬車,帶同她追在後頭,灰衣部隊則領在前面。





只半刻鐘之後,便又聽着前方有打鬥聲,其激烈情況不下於前,只見陶詩等人,正被另一伙人團團圍住,但卻沒有受到攻擊,反之元顏決一方則和藍衣部隊,各自與這羣人苦戰着。

太宗眼利,見到他們當中有樹叢裡的人、混雜其中,不問而知他們是同一路的,而且人馬竟比之前多出數十倍之眾,明顯是早早便埋伏在此,對單德光是志在必得。

未待太宗吩咐,灰衣部隊巳太即加入戰鬥,登時將戰況拉成接近均勢,惹得對方似是首領的漢子心內一凛,急忙再度向陶詩遊說,以期能完成任務盡快徹離。

「陶姑娘!你儘管相信我吧!我家主人絕對不會騙你的,況且他對陶丞相甚為欣賞,巳預早派人前去迎接,你跟來便會與之相見!」

早前陶詩逃脫時,滿以為可以帶同單德光一走了之,然後再派人通知她的義父,好讓他能全身而退,怎料才剛到達山腰,便巳被他們截斷去路。





再想回頭退走巳然不可能,因為元顏決和藍衣部隊亦巳趕到,把唯一退路給抹殺掉,正是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這個首領卻對她好生客氣,更痛陳利害、使之內心勳搖。

目下形勢不由人,巳不容她再考慮「好吧!請先生快帶路!」

漢子聞言大喜,隨即便把山路讓開,更命手下為其開路,使得她們步伐得以加快。

太宗和元顏決見狀,立刻命令部下追趕,但被漢子的手下全力阻擋住,只一刻時間,便又失去了陶詩和單德光的踪跡,惹得兩大主事人大為不忿。

元顏決見巳失手,立感此地不宜久留,遂指揮着全體退去,獨留太宗等人在此,繼續與漢子的部下糾纏,而他們則撓過山頭,企圖追上陶詩。

漢子的部下見首領巳經走遠,亦無心戀戰、相繼退去,其速度不疾不徐、井然有序,明顯是訓練有素,決非凡夫走卒。

不期然令他思考,在大宋境內究竟誰有此等能耐?為何會先他一步在此部署,明顯是走漏了風聲,難道有內奸在安壽宮?

說回山路之後便是大道,元顏決趕到之時,巳經人跡渺渺,只餘下三兩個漢子的手下、未及離去,當他試圖把其生擒問話之際,沒想到他們竟然舉刀自刎。





寧願自裁、也不肯吐露半言隻字,足証這些人都是為求目的,不顧生死之徒,難免令他深思,這些人背後究竟是誰?消息又是從何洩漏?

三天後的破曉時分,(銀城)之內的殿上「詩兒!你回來便好了,為父多担心呀!還在為你憂心了半天呢!」

「爹!女兒回來了!」

說着説着,還把陶詩的一雙手緊緊地握着,父女之情、溢於言表,貌似是比真正的父女更像真的。

這一切都被此地的主人看在眼裡,他還鼓掌從殿側步出「哈~哈,恭喜陶丞相父女重逢!」

此人一話,立把喜悦中的兩人喚回現實,她禁不住遁聲看去,但見來者錦衣華服、頭頂弱冠,年方二十、氣宇軒昂,一雙龍目,更隱泛皇者之氣,令人半刻不敢直視,正慢慢地向他們走近。

「陶姑娘!實不相瞞,這位是我家少主,乃(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之子,而銀城則是少主的封邑,亦是我等起義之大本營,絕對不會被人發現。」說話之人,便是在山路接走她的漢子。





「(拓跋合)說得不錯,兩位大可放心,這裡非常安全,因為沒有人會想到,本皇子會出手,當然更不會想到接走兩位前來銀城。」

「敢問公子尊姓大名,好讓小女方便稱呼?」

「陶姑娘!你可喚我作(拓跋扈)!」

安壽宮內「皇弟!那羣傢伙真是棋高一著,竟然預料到我們會出手,非但接走了陶詩和單德光,更連陶丞相一家數十口,也於半天內不知所踪,府第內空無一人,真可謂神通廣大。」

「是呀!陛下,微臣聽從指示點齊京城捕快,一心想去丞相府中把其捉拿歸案,卻萬料不到巳人去樓空,實在太遲了,請陛下恕罪。」

「皇兄請恕罪,目下救不了單大人,更連對方是誰也不知道,我等該如何是好?」

「哎,兩位何罪之有,這次是朕太輕敵之過,應該先發制人於微時,現在還害得單卿家落入匪手,與單姑娘分隔地,單姑娘你不會怪朕吧?」

「皇上!民女不敢,民女突然醒覺或有一線索,請皇上細聽,未知可否?」





「啊!有何線索,單姑娘但說無仿。」

「回稟皇上!民女與父初到許城之時,曾向當地鄉民打聽風土人情,得知該處有一廟宇名(高神廟),此神十分靈驗,鄉民們非常信奉,故此香火鼎盛、供奉者無數。

爹更將娘親的靈位置於其中,多年來每逢初五、廿十便獨自到廟堂參拜,但卻從不帶我前去,我亦曾相詢何解,他只答話,想獨自與亡母相聚,現在細心想來、甚覺不妥。」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