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先到這裡了,接下來我們來把時間倒退一下,談談人類科學和懷疑精神對哲學家們的影響。

中國人一向不怎麼懷疑的,就像皇帝是「天命所歸」,古時的百姓雖然有時感覺這位統治者不好,但畢竟「天命」在上啊,怎麼不信也得信「天」的!

讓我們看看西方是如何的呢?原來也差不了多少...在中世紀,宗教控制了大部份事情,人人都相信神,於是,君權神授說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慢慢地,西方科學開始發展,人開始意識到科學的威力,開始對科學的精神有所敬佩。他們想知道:「科學家們有甚麼特質使他們成為科學家呢?」最後,人們知道;「原來是因為他們是天才...啊不!是因為他們肯懷疑啊!」

確實,科學為甚麼有長足的進步?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科學不是「相信」,而是「懷疑」身邊所有事物。科學家們不斷發問:「這些是甚麼?這東西是不是由XXX組成的?發生這些事背後有甚麼一連串的原因?」他們不斷猜想、試驗,最後發現所謂「定理」。





但是!科學家不只是對外在事物懷疑,甚至連科學家自己想出來的定理都得懷疑一番才行。

一般人就算沒上過物理課都會聽過牛頓,就算不知道牛頓定律是啥都會「嗯嗯」地認為牛頓是對的,想著:難道這麼有名的人會出錯嗎?但愛因斯坦就正正要挑戰牛頓,要懷疑牛頓的定律:「雖然他的理論在地球一般情況下,甚至在製造火箭上都用得很好,但難道就沒有甚麼情況是牛頓從未想到的嗎?」就因為這一個懷疑,愛因斯坦成了二十世紀其中一個最出色的物理學家。

可見,科學就是用「懷疑」這一強大的武器來不斷完善科學自身,不斷以「懷疑」來消去虛偽,最後貼近科學世界的真相。現今的物理學家用盡方法結合所有已知的物理學範疇,希望終有一日能夠用一套理論,完美地連結宇宙四大基本力(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重力),成為「大統一理論」。這也是依賴科學家們一直以來去蕪存菁的懷疑精神才能達到。

有人就看準這一點,想著:「哲學家們往往只是創立一套理論,卻從沒有好好驗證,也沒有共同承認的基礎,所以才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哲學其實應該像科學一樣,要先用『懷疑』來去除世界中虛假的部份,找到大家都認同的部份才能繼續討論。」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就是科學與哲學大師 — 笛卡兒。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