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感覺自己有著獨一無二的生存價值,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於是,他
們在與人交談時往往只說著「自己」。人們對任何問題都有一番見解,這也間接影響了一般人的所謂「人生觀」。
 
一般人對生活的看法是非常現實的。相信沒有人會否認人的很多事物是重要的,但人們有時不但認為這些事物重要,更將其當成自己生存的最高價值。社會上總有人談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類的自私說法,又或是輕易地宣傳著享樂主義,「人最重要是享受,一切辛勞不過是為了換取快樂」,又或是說「人最重要是健康。人沒有健康的身體,談其他事物都是無意義的…」一般人可能沒有接觸太多哲學思想,也可能甚少真正深思人生的意義。但隨著年紀與閱歷的增長,每個人都會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觀」。
 
一般人的人生態度其實是來自人的生物本能,最初不外乎是「求生」和「求穩定」。例如當人感到身體不適,就立刻體會健康的可貴,進而相信生存的意義在於身體健康。又例如人經濟拮据,就立即可以體會金錢多麼重要,結果日後便只顧擁有金錢。這並非是批評現實的人生觀,因為人們同樣是有所經歷的,在過程中,為現實處境留下烙印。
 
不過,人求生存、求名、利、位等,只是人們利用各種理由和人生經歷來解釋自己生物性的一面而已,其本質始終是本能。一般人與動物的追求別無二致,大家同樣是求健康、求安全,只是動物沒有高級的思維能力,不懂得用藉口來美化這些目標。其實大家都是直接受本能的驅動而已。
 
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能夠「自覺其自覺」,能夠認識自我,並反省自己的行為。一般人的生活目標亦是通過反省而來,但是人們沒有從反省之中得到新的意義,而是利用這種方式來循環地解釋人生。人們反思自己的經歷而得出「生物本能式」的人生觀,然後又反過來利用生物本能來證成自己的人生觀是正確的。其實,一般人無須解釋這些行為,因為任何生物本就該如此,談不上「追求不追求」,更談不上人生目標。一般人以為自己的人生已經清楚明白,卻欠缺了對自我真正反省、存疑的可能性。




 
但話得說回來,人們 (或者說哲學家),總是對「一般人」有種「俗不可耐」的感覺。我們不禁會問,難道只談理想與批判不也成了另一種「俗不可耐」嗎?一般人就注定痛苦又不能解脫?難道哲學家就不痛苦嗎?意義和生命真的要確切分出高下嗎?哲學家批判了「一般人」,但在批判之時或許更要反思自身。以上這些其實更是對西方哲學的一個龐大的反思...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