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
 
世界有一句說話,十分奢侈,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這句話,極為奢侈,至少我很少見到有人做到,從簡單到困難的事情,大部份人都只會用自己的角度去出發
 
        人類有一個本性,就是將自身的認知假設成整個世界都是這樣,即是世界的構造,都一定是以自己認知而建立一樣,好像很抽象,是不是?說個例子,應該有很多讀者身上都發生過,就是朋友問你喜不喜歡某一樣事物,當你說不喜歡時,他就會說更多句子去證明你為什麼能夠不喜歡這個事物,不夠貼切?那我用自身的例子吧,某次跟友人吃飯,等位時,這位友人說到自己很喜歡,崇拜森美,說他多才,然後我只是平淡的說了句「我對森美沒感到很大興趣」,結果朋友說說「你怎可以不喜歡他,他這麼多才」言語間,他責怪我的成份有多少,大家自己可以參透一下,然後他一直繼續說我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喜歡森美的連句之中,我找了個空位說了句「那喜歡的事物本就人人不同,為何你喜歡的別人也要喜歡?」結果他很無趣的說「也是,你都不明白」,到最後他好像還沒理解到這句話的意思,之後仍然會問我一些他喜歡的明星
 
        又或者我們去看一個近期點的例子,某電視節目訪問尖沙嘴新天星碼頭處的年輕人對於大媽們的表演有什麼意見,結果有一位年約60的男性突入訪問,說大媽們的嘈吵是開心,不是我們口中的嘈吵,先不說每人對嘈吵的定義,就看這位男性的行為,他說得好像一定要認同他們一樣,那種語氣,態度,我真的很深刻
 
        我常常問別人,為何不接受,就會好像跟歧視掛上了等號一樣?以同性戀為例.有人不接受,但同性戀眼中,不接受好像就歧視了他們一樣,我並不明白,甚至有點困惑,那個邏輯究竟在那裡產生,小弟的邏輯已經被公認為很差的一群,為何還會有人比我的邏輯更沒有邏輯,有時真的很想大聲問一句「你歧視我歧視你?」雖然這句說話很幼稚,但認真想一下,每個人的喜愛和厭惡本來就是個人的自由,我討厭你,不接受你,不等於我一定歧視你,我喜歡某一樣事物,也不代表這樣事物也必定人人都喜愛,兩者從來都沒有關係,當然論及討厭和不接受,如何不掛上歧視,又是一門學問,但至少我討厭跟不接受,並不會做出攻擊他人的行為
 




        所以,以後做什麼事也好,三思而後行,想想自己經歷過的同位角度對待,然後想想別人的角度,不過這也是奢侈的願望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