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Line、Wechat、Skype …… 這種種即時通訊的電話應用程式,似乎已取替了電話的功能。有時,我會這樣想,如果我們要聊天的話,為甚麼不面對面呢?為甚麼不提起聽筒,用電話聊天呢?人們是不是已經繁忙到連與友人坐下來歇腳的時間也沒有呢?不是,他們只是用了無數的Whatsapp短訊來替代與友人面對面聊天而已。所花的時間,其實和三五知己食頓飯,喝喝茶差不多。  筆者有不少「Whatsapp友」、「Wechat友」,男女老少皆有。偶然,一、兩個短訊的交流的確挺有趣,而且還為苦悶的生活添了不少的情趣。可惜是,每每友人連珠炮發的發送十多個短訊時,我就已經耐不著了。文字短訊還好,語音短訊就不太想回應了。不是我討厭與友人聊天,而是我不明白,既然友人有那麼多苦水要吐,為何不致電給我呢?也許是我個人較喜歡有即時互動吧,不太喜歡聽朋友的演講。在這個年代,我們逃不過這些程式的突襲;也不能和這些程式說再見。我對這些程式又愛又恨,這種感覺真是十分之矛盾。這些程式的確有利於跨地域、跨時區的交流,但就是不利於同地域的交流。讓筆者向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經歷吧。筆者與友人A是好姊妹,友人A去到英國攻讀法律系。兩人的實際距離的確挺大,但是心靈的距離並沒有地域的原故而疏遠。這一切,有賴於即時通訊的電話應用程式。不過,當友人A回到香港渡假的時候,我倆的即時聯繫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當我倆一起吃飯的時候,各人一部智能電話,同時忙著上載最新的照片至instagram。兩人在面對面的時候沉默,反而與手機中的那位說天說地,但卻又在不面前面時互發即時短訊,這一切,實在太諷刺了。是不是真的「同桌吃飯,各自修行」呢? 人們越來越忽視面對面的真實交流,反而重視了模疑的即時通訊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關係,更可以增加兩人的親密感。我們應該珍而重之這種交流。可惜是現今的即時通訊交流,只能加快資訊的流通,並沒有為人們之間加強親密感。我們根本就不能以單單一個文字短訊,以去全面判斷對方的為人、性格等等。當然,有人或會指出Wechat 對錄下人們的對話,我們可以透過分析語速、語氣、措語,而去判斷對方的一切、一切。但是,單單以語言去了解對方,還不夠全面。一個肢體動作,往往更勝千言萬語。面對面的溝通,普遍來說,已經貶值了。相反,模疑的即時交流,反而升值了。雖然人們越來越重視資訊性的交流,但是我們終究逃不過現實交流。就以男女戀愛為例,就算兩人互相發送再多的短訊、聲音短訊,甚至不斷地skype,兩人所得到的震撼,始終不過一個親密的接觸。一個眼神、一個肢體動作、一個擁抱,總總的真實交流,遠比一個聲音短訊更為珍貴。我們,生於這個社會,並不是應該合理化地跟隨主流的趨勢,而是有個人的判斷能力,去作出正確的選擇。的確,Wechat是不錯的應用程式,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以它來替代大部份的溝通。我們在善用應用程式的同時,更要正視溝通的重要性,不要成為即時訊息程式的奴才。 最後,筆者想跟友人說:「假如你想送幾千個『擁抱』的表情符號給我,不如真真正正的給我一個擁抱吧。我不能透過表情符號去感受你的體溫,更不能嗅到你的體臭,但擁抱就可以讓我感受到這些了。」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