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與十八路太守、刺史等舉兵五十萬,會師於沙咀,討伐董卓,聲勢滔天。一眾盟軍均認為董卓大勢已去,彈指可滅。於宴會尾聲時,曹操終於領五千陳留山子弟兵抵達沙咀,並拜見袁紹。

「曹操拜見袁公,拜見諸位將軍。」曹操向各位盟友揖手致意。

「孟德終於來了,我真歡喜萬分!當初就是孟德棄暗投明,背反董卓,勸我起兵,孟德真乃義士也。」袁紹向各將軍介紹著。

「孟德兄果然好膽識,在下欽佩!」長坑太守孫堅曰。

「文台兄太客氣了,在下只是略盡棉力而已。」曹操在衣袖裡掏出一卷棉布。「實不相暪,我此番前來,帶來了兩件禮物,欲贈予盟軍……」





「哦?孟德剛到便有大禮相送?是何物?請孟德示下。」袁紹好奇地問。

「相信列位都記得數年前黃絲起義一事……」曹操暫停了一會兒。「黃絲起義之初,眾將也像我等如今一樣,士氣如虹,聲勢浩大,但為甚麼最後會功虧一簣?不是因為董卓或者其他人,是因為黃絲軍欠缺正統之名,雖名為起義,但在某些百姓眼中,實為亂兵,故起義得不到大眾支持,最後全軍覆敗。而董卓脅正統之名,以平息動亂為由,才竊得勝利與聲望。故此,我盟軍若要徹底擊敗董卓,必要名正言順,若名不正則言不順,若言不順則必敗也……」曹操以黃絲之敗說明。

「孟德此話,一針見血……那如何才能名正言順?」袁紹不解,繼續相問。

「我先前乃朝廷典軍校尉,陛下早已授我密旨,令我號召天下英雄,率王師舉兵討伐董卓。如今密旨已經在我手上,我意將其佈告天下,讓百姓知道我盟軍是奉正統之名,舉兵討賊!如此大事成矣。」曹操拿著密旨說。

「陛下一向昏庸,任由董卓擺佈,加上董卓看管甚嚴,怎麼可能親授密旨,讓天下義士討伐董卓呢?」袁術疑惑地說。





「公路兄說得不錯,陛下昏君一名,猶如董卓掌上玩物,怎麼可能忽然聖明起來,下詔伐董呢?此詔乃我曹某替陛下所擬!」曹操實話實說。

「矯詔?孟德兄真會開玩笑!」袁紹大笑道。

「此詔雖假,但句句都是百姓心中所願。既然董卓能將陛下置於掌中,我們為何不能拿天子之名,挪為己用?」曹操反問著。

「好!傳命,立刻將此詔宣告天下!」袁紹對下屬說。

「諸位,除此之外,曹某還有另一件禮物相送。」曹操拿出羊皮地圖,將其掛於牆上。「此圖乃董卓軍二十萬大軍詳圖,圖中列明董卓軍兵力分佈、糧草、軍備、將領以及戰略要地等資料,詳加載入,鉅細無遺。盟軍執此圖,便能洞悉董卓軍之虛實,再避實而擊虛,如此董卓軍必敗無疑。」曹操指著圖示說,一眾將軍都上前探看此圖。





「好呀!我軍有此圖,取董賊首級有如探囊取物!」袁紹大笑起來。「不過此時軍機大事就先擱在一旁,袁某已為列位備好酒席,請各位入座。」

袁紹說罷,一眾將軍便到兩旁的座位上坐下,等候著酒宴開始。惟張飛不滿曹操於黃絲起義中,斬殺程遠志,更羞辱黃絲兄弟,以致義軍大敗,張飛遂走到堂前,大聲喊話。

「曹操!你是那董賊相府之鷹犬,你還有臉面來此聚義?」張飛在堂上對著曹操怒喝。

「三弟不可無禮!」劉備輕聲說。

堂上眾將軍紛紛疑惑地注視著三人,袁紹亦不解,自己從未見過此三人。曹操因與三人有一面之緣,故上前解圍。

「曹某雖曾事董卓,但實為無奈,如今也棄暗投明,輔助明公,共襄大業,希望過去之事隨它過去,列位將軍請相信吾之真心。」曹操懇切地說。

「哼!」張飛不爽。

「三位是何人帳下?」袁紹凝望著劉備相問。





「稟袁公,這三位兄弟暫居我軍帳下,因初到貴境,不熟悉環境,才多有得罪,請袁公與各位將軍恕罪……」公孫瓚替劉備解圍。「玄德快站過來!」

劉備帶著其二弟、三弟往公孫瓚座後走去,惟張飛心有不甘,目露凶光。

「原來是公孫將軍帳下,那請到公孫將軍那邊去……」袁紹敷衍地說。

袁紹說完,便命僕人上菜、上酒,眾將軍都吃得滋味,喝得興起。酒過三巡,袁紹開始入正題,說起正事。

「諸位,我等此次聚義,一切遵奉江湖道義,大家定要同心同德,互相照應。我意,既是會盟,就應該選一盟主,帶領大家共創大業,不知諸位心中有何人選?」袁紹虛心的問。

「袁公祖上四世三公,又率先起兵,天下英雄,無不盼望由袁公自領盟主,如此乃我等之榮幸,大家叫聲袁公吧!」韓馥站起來說。

「袁公......!」眾將軍都站起來,舉著酒杯叫道。





「我德行淺薄,何德何能做盟主?」袁紹故作推搪。

「怎麼不能?袁公手下猛將如雲,兵精糧足。我等到達大營時,便見袁公營中旗幟鮮明,將士工整有序,兵卒眼神凌厲,我等完全感受到那份殺氣和無畏無懼的精神!」陶謙對在座將軍說。

「恭祖太客氣了,袁某不敢當!」袁紹揖手說道。

張飛始終對曹操心存怨恨,趁著劉備不注意,提著刀欲在堂上鬧事。幸好劉備回過頭,見張飛準備衝出堂上,在張飛鬧事之前,率先把其刀搶過來,摔到地上,刀鋒落地,發出「哼、哼」之聲,故引來眾將軍注意,大堂上忽然安靜下來,眾人都注視著劉備、張飛與地上之刀。

「請列位恕罪,吾三弟原本是屠豬賣酒之徒,此刀是作宰豬殺牛之用,合情合理。」劉備故作藉口,替張飛掩飾。

「是的是的……」袁紹不知所云,無從應答。

話音剛落,張飛袖中又掉出另一把菜刀,「哼、哼」之聲再次引來堂上眾將注意。劉備心中萬分緊張,再替張飛解釋。

「正如吾剛才所述,吾三弟身為屠豬賣酒之輩,有把菜刀旁身,亦合乎邏輯。」劉備故作鎮定的說。





「公孫將軍,此三人多次擾亂酒宴,你意該如何處置?」袁紹問。

「請袁公恕罪,回營後我會責罰三人。」公孫瓚慚愧地說。

「既然如此,此事我就不追究了,請公孫將軍以後多加注意……」袁紹說。「大家繼續喝酒吧!此乃南水上佳之釀……」

如此,袁紹與眾將軍則繼續享受盛宴,劉備亦令關羽及張飛,站到公孫瓚座後,不准再肆意妄為。此夜,各路將軍喝得大醉,惟公孫瓚與劉備、關羽、張飛依然清醒。回營後,公孫瓚召見劉、關、張三人。

「玄德,你們三人在酒宴上太魯莽了,堂上均是英雄豪杰,個個都手握重兵,若是得罪了任何一人,我軍則面臨大敵!幸袁公大度,好言相勸,才不致禍事,請玄德牢記,以後萬萬不得任性胡來。」公孫瓚苦口婆心地說。

「兄台大恩,我兄弟三人永不敢忘,日後必戴罪立功,以報答伯圭兄之恩。回帳後,我會重重懲戒兩位兄弟,請伯圭兄放心。」劉備拜謝公孫瓚。

兩天後,盟軍各路將軍都已齊集沙咀,而長坑太守孫堅擔任先鋒,率先出兵為聯盟大軍開路,其三萬大軍於兩日內連破數關,攜大勝之勢,進駐紫荊城,待聯盟大軍到後,再進攻天馬城,從北面進擊金童皇宮。袁紹與各路將軍則率三十萬聯盟大軍,進駐維苑,準備攻打汜灣城,從下路進攻金童。董卓聽從李儒之計,命華雄、李傕、郭汜率十萬兵馬堅守汜灣城,呂布、張遼率兵八萬,據守天馬城。





汜灣乃金童下路最後一道屏障,一旦有失,下路門戶洞開,聯盟大軍便可以破竹之勢,直搗富海城下,屆時則董卓軍大勢已去。有見及此,華雄等人到達汜灣城後,便日夜加固城池,現城牆高八丈,厚兩丈餘,加上十萬大軍居高臨下,足以堅守。惟華雄自信非常,欲殺敵建功,遂自領兵一萬,前往盟軍營前,華雄曰︰「敵眾我寡,欲取勝必先斬殺敵大將,以鎮其軍心。」,李、郭二人勸阻不果,故郭汜領五千兵,埋伏於汜灣城外樹林中,萬一華雄前軍敗退,仍可斷後,防止遭盟軍掩殺。當天正午,華雄領軍一萬,到達盟軍陣前叫罵,將聯盟十八路將軍罵得狗血淋頭,袁紹遂集結諸將,商討計策。

「列位將軍,董卓軍大將華雄正在營前叫罵。此役是我聯盟大軍首戰,我意,我等必須出戰,必須戰勝,繼而斬殺此賊,以壯我盟軍聲威。」袁紹在大營中對眾將軍說。

「華雄何許人也,竟敢如此狂妄!」袁術輕佻的說。

「華雄乃董卓麾下第四員猛將,我曾於宮中見識其勇,擊敗黃絲軍先鋒張曼成,重奪廣場者,正是此華雄。」曹操分析著。

「第四員猛將?那其他三位是誰?」陶謙問。

「第三是郭汜、第二是李傕、第一是呂布,據說個個都有萬夫不擋之勇。」曹操向一眾將軍解釋說。

「那有誰敢出戰華雄?」袁紹問。

「我有上將軍俞涉,定能斬殺華雄!」袁術自信地說。

「好!袁某親自為你擂鼓,助你大破賊軍!」袁紹大喜。

俞涉將軍遂提長戟,到達陣前,準備出戰華雄。袁紹便與一眾將軍往城門上觀戰,袁紹手執雙棍,為俞涉親自擂鼓助戰。

「爾等鼠輩,聞吾至此,不敢接戰乎?待吾破城,斬殺爾賊!」華雄單騎於陣前叫罵。

叫罵聲剛落,只見盟軍城門大開,一名將軍手持長戟向華雄奔去。

「汝是何人,在下大刀不斬無名小卒!」華雄囂張的說。

「吾乃上將俞涉,賊將休狂!待吾將汝擒下!」俞涉大叫,騎著血汗寶馬向華雄奔去。

華雄大喝一聲,提著長柄大刀朝俞涉奔去。俞涉使長戟一勾,欲將華雄勾落馬下,華雄大刀一擋,將長戟卸到身後,俞涉心知不妙,但華雄冷笑一聲,大刀向俞涉胸口一揮,俞涉猝不及防,連人帶戟掉落馬下。城門上眾將大驚,紛紛回大營商討策略。華雄騎著白馬,踏著俞涉屍體,大笑曰︰「雜兵廢將,不足為慮!」

「諸位,華雄不愧為董卓軍猛將,兩回合便將俞將軍斬落馬下……」袁紹憂心地說,袁術在旁不敢多言。

「袁公,我有上將潘鳳,手中一把梨花開山斧,定能斬下華雄首級!」韓馥自告奮勇,站到堂前說。

「好!潘將軍,我要親自為你掠陣,助你擒殺華雄!」袁紹提高聲調說。

袁紹帶領一眾將軍到陣前佈好陣型,潘鳳手提開山斧從陣中殺出,華雄不慌不忙曰︰「又一無名之卒前來送死!」,遂一手執韁繩,一手提大刀,衝往潘鳳,打算盡快解決敵將。於潘鳳快到達華雄鞍前之際,潘鳳突然馬失前蹄,人仰馬翻,原來其只顧衝殺,沒有留意路面情況,馬蹄絆倒在俞涉的屍體上,潘將軍絆倒之際,手中開山斧亦隨之被拋到空中,在潘鳳落地一刻,刀刃正正落在其後腦上,潘將軍頓時失去知覺,血流如注。華雄見潘鳳如此笨拙,悲嘆道︰「為何世上有如此無聊之廢物……」。袁紹與眾將大驚,遂鳴金收兵,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一個小小華雄竟如此棘手,日後若面對呂布、李、郭等將如何是好?」袁紹憂心忡忡地嘆道。

「稟袁公,關某願出戰華雄,並取其首級獻予諸位。」關羽提著偃月刀說。

「你是……?」袁紹不解。

「稟袁公,他乃我二弟關羽。先前我三弟在酒宴上多有得罪,今日請容許我三位贖罪,以謝諸位之恩!」劉備說。

「我兩位上將軍皆敗於華雄,你為何如此自信?」袁紹質疑著。

「吾與兩位兄弟皆以仁義為本,華雄卻從邪道,所謂仁者無敵,故吾必勝。」關羽長髮飄逸的說。

「好!那袁某祝願關將軍成功!來人,上酒!」袁紹高興的說。

「不必,區區小卒,何須借酒!關某去去便回。」關羽提著偃月刀向城門走去。

袁紹與眾將軍對關羽始終不放心,擔心其重蹈俞涉、潘鳳之覆轍,故商量著下一步應派何人出戰。關羽到達門前,門吏遂打開城門,關羽騎上黑馬,手執青龍偃月刀,此刀長九尺,刃上刻上青龍躍動之圖樣。華雄見城門再次打開,遂大喊︰「爾等能否派遣善戰者出戰,如此我等甚為沒趣!」

「汝就是那華雄鼠輩?」關羽大喊。

「我乃左將軍華雄,你又是何人?」華雄笑曰。

「我乃關雲長。我本以為必是英雄豪杰連斬我兩員大將,如今一見,笑煞我也,你竟然是個禿頭老漢,真是可笑之極!」關羽大笑不止。

「匹夫口出狂言,英雄豪杰必然要英俊瀟灑,實乃一廂情願,腐儒之見。恕我直言,我卻覺足下比我更醜陋至極!」華雄諷曰。

「我聽說是你在金童廣場,施放毒霧,血腥鎮壓,謀害我黃絲兄弟?」關羽說。

「原來足下是那黃絲餘黨,若足下念及舊情,我願送君一程,到九泉之下與你黃絲兄弟相聚!」華雄戲曰。

「今日我要為廣場上死去之兄弟報仇!」關羽提刀向華雄衝去。

華雄見關羽長髮於風中飄散,猶如瘋子一樣,頓時眼皮跳動、不寒而慄,遂後提起大刀,向關羽奔去。關羽手起刀落,欲斬落華雄之禿頭,華雄用刀柄一架,擋住攻勢,惟關羽力量太大,華雄被震到馬下,關羽乘勝追擊,從背後一劃,再橫身一晃,華雄瞬間倒在血泊中。關羽回身望著華雄屍體,嘆道︰「黃絲兄弟,今日關某替諸位報仇了。」城門上守將頓時歡呼,火速跑往大營通知眾將軍。董卓軍見華雄被斬,紛紛退回汜灣城。
 
關羽提著華雄首級回到大營,袁紹與眾將軍大喜,均出帳相迎,而劉備、張飛與曹操卻不以為然,坐於營中,等候關羽。袁紹見敵軍敗退,敵將被斬,下令顏良、文醜等諸將領十萬大軍,進攻汜灣城。盟軍攻城裝備精良,士氣大振,以投石、井闌、衝車,猛烈轟炸汜灣城,守城將士不敵,紛紛敗逃,華雄被斬後三個時辰,盟軍已攻陷汜灣,李傕、郭汜負傷,帶領數千殘兵往皇宮而逃。另一戰線,呂布親率五萬大軍強攻紫荊城,並命張遼與三萬兵馬留守天馬城以防不測,孫堅三萬大軍浴血奮戰,與呂布互相拉鋸數周,及後因糧草不繼撤退,大軍退回汜灣城,與盟軍相會。
 
袁紹將沙咀大營中的二十萬兵馬都調往汜灣,連同先前屯於維苑之三十萬兵馬,盟軍五十萬大軍欲全力強攻金童。一眾盟軍將士整頓好兵馬後,大軍由孫堅作先鋒,袁紹與一眾將軍居中,顏良、文醜斷後,浩浩蕩蕩的由軒轅大道,直搗富海城。先鋒孫堅身為長坑太守,長坑與鼓灣僅隔數里,因此孫堅對其故友李堯波及李旺財枉死一事一直耿耿於懷,欲為其平反。孫堅與其將士沿著軒轅大道,高舉旗幟,大叫口號︰「雙李無罪,無故枉死,六四冤案,何日平反?」,市民紛紛夾道歡迎。

聯盟大軍亦因反對董卓之「六從、八不、九罪」,認為此廿三條打壓言論自由,侵犯人權,故亦效法孫堅,一邊進軍,一邊叫口號︰「反對廿三條,董卓快下台……」等等,大道兩旁民眾等候如此正義之師,如大旱逢甘露一般,故紛紛前來慶賀,替盟軍將士打氣,全因盟軍說了百姓想說而不敢說之話,亦做了百姓想做而不敢做之事。夾集歡呼聲與打氣聲,盟軍來到了富海城下,此城乃金童皇宮前最後一座城,若然攻陷此城,董卓便再無翻身之地。

董卓連日來忙於調兵遣將,因華雄汜灣之敗,董卓軍只剩下呂布軍八萬與御林軍兩萬。李、郭二人因兵敗汜灣而被貶,只能分別領五千御林軍據守皇宮西、北門,徐榮領軍兩萬鎮守正門,李儒領軍兩萬鎮守東門,呂布、張遼、高順等屯兵五萬堅守富海城。聯盟大軍至富海城下,見城門上插著「呂」字將旗,便知鼎鼎大名的呂奉先將軍正在駐守,故眾將步止關前,於城外十里紮營屯兵觀察,呂布見盟軍退守,遂領軍於富海城南門富牢關佈陣,呂布手執方天畫戟,騎上赤兔馬,前往敵陣挑戰。曹操再次獻計予盟軍,以求擊破呂布之法。

「呂布乃董卓軍第一猛將,手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馬,於千軍萬馬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有云︰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諸位不可小覷。」曹操向眾將軍提示著。

「此人龍眉鳳目,必是將相之材,此役難呀……」袁紹擔憂的說。

「袁盟主莫驚,待吾將呂布擒下!」一將手持銅錘,到營前自薦。

「此乃河內名將方悅。」袁術介紹著。

杯酒喝罷,方悅拍馬上前向呂布叫陣,呂布騎赤兔馬上前接戰。不足一回合,方悅便遭呂布刺於戟下,呂布軍搖旗吶喊,士氣大振,嚇得盟軍將領面如土色,驚惶失措。遂後,張楊帳下部將穆順提著狼牙刀出戰,兩回合後卻命喪呂布馬下。袁紹心知不妙,欲鳴金收兵,惟張飛手執蛇矛,不顧軍令,單騎殺出營前。

「呂布!你敢跟我大戰三百回合乎?」張飛咬牙切齒的說。

「你這垃圾,不配與我交戰!」呂布囂張拔扈地說。

「爺爺乃燕人張飛!汝安敢辱吾!」張飛怒曰。

「非也非也,你別誤會,我絕非針對足下,我說在座各位皆是垃圾!」呂布諷曰。

「賊將休走!爺爺來也!」張飛從手袖中取出一香蕉皮,朝呂布擲去,後拍馬向呂布衝去。

「你這賊將,竟施放暗器!」呂布被香蕉皮擲中後怒曰。

只見張飛長矛亂刺,毫無章法,呂布一時間無法應對,只能暫避其攻勢。觀察十回合後,呂布成功找出張飛弱點,反身一刺,張飛險些墮於馬下,關羽見情勢危急,馬上提著偃月刀出戰,以助張飛。曹操見呂布與關羽、張飛互有攻守,相持不下,故心生一計。

「袁盟主,呂布勇武,我軍不可與之爭鋒,我意,我軍可留一支兵馬於此牽制呂布,大軍分成兩路,一路繞道富海城,直取皇宮,另一路繞過呂布,偷襲富海城後方。如此,呂布腹背受敵,陣腳必亂,我軍便可一踴而上,一舉擊破呂布。」曹操講解著聲東擊西之策。

「好!那孟德,我軍該派何人牽制呂布?須知呂布勇猛無比,一旦呂布突圍而出,攻我大營,我軍必軍心大亂!」袁紹說到重點。

曹操凝視著劉備,劉備上前揖手而拜。

「稟盟主,劉備願與兩位兄弟在此牽制呂布,諸位請放心進軍!」劉備意志堅定的說。

「如此甚好!我撥予你兩萬精兵,助你制住呂布!兵貴神速,請諸位將軍隨我來!」袁紹提著劍走向大營側門。

「玄德果然有膽識,不知兩萬兵馬足夠否?我有夏侯惇、夏侯淵兩位將軍,可隨玄德堅守……」曹操問。

「我三兄弟,三人三騎足矣,孟德兄請隨盟主進軍吧!」劉備提著雙股劍,騎上馬朝呂布奔去。

關羽、張飛已經與呂布大戰一百多回,仍未分出勝負,劉備見狀馬上清清嗓子,高聲大喊。

「呂將軍請聽在下一言!」劉備提高聲調的說。「汝主董卓乃奸險狡詐之徒,毫無誠信,人格卑下,將軍事於其帳下,實乃將軍之恥也!」

「今吾欲於此,盡數董卓腐敗之政。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董卓此人,四端皆無,故非人也。首先,董卓誣陷李堯波及李旺財造反,視平民百姓,貧困之家為草芥,毫不濟弱扶傾,此乃無惻隱之心,孟子曰︰非人也。」劉備向呂布說教。

「大耳賊莫要胡言亂語!」呂布朝劉備衝去,關羽及張飛阻止其前進,三人再次混作一團。

「呂將軍莫急,待吾一一道來。第二,董卓惡行昭彰,卻毫不知恥,面對主子時必恭必敬,誠惶誠恐。面對百姓時則驕矜自負,大言不慚,此乃無羞惡之心,孟子曰︰非人也。」劉備語重深長地說。

「汝莫要拉布!有何話一口氣說完!」呂布怒髮衝冠。

「再者,董卓殘害忠良,多少官員因不滿其政,而遭董卓暗殺,連年紀老邁之袁太傅亦不放過,心胸狹窄,囂張拔扈,此乃無辭讓之心,孟子曰︰非人也。」劉備繼續說道。

此時,呂布已惱羞成怒,不顧一切衝向劉備,關羽看準時機,便提刀一劈,呂布閃避不及,頭盔被關羽削去。張飛見狀乘勝追擊,呂布只好一避再避。

「最後,董卓所講︰六從、八不、九罪,此廿三條妖言惑眾,打壓言論,顛倒是非,過後仍要邀功,一錯再錯,此乃無是非之心,孟子曰︰非人也。綜上所述,董卓此人無惻隱之心,無羞惡之心,無辭讓之心,無是非之心。整個東共政府禮崩樂壞,不仁不義,無禮反智,到了最極致之典型。」
 
劉備大講道義,面不紅氣不喘,將董卓罵得狗血淋頭,呂布心神已亂,執起韁繩往自身陣營奔去,關羽、張飛並無緊隨其後,而回到劉備身旁。呂布抵營後,富海城北門已殺聲振天,想必是盟軍偷襲富海成功,呂布遂不顧一切,騎著赤兔馬衝向劉備。

「大耳賊!你拉布廢話連篇,領兵誘我於此交戰,卻命人攻我後方!吾不殺汝不姓呂!」呂布面紅耳赤地叫喊。

呂布身後三萬鐵騎跟隨呂布大舉進攻盟軍大營,劉、關、張卻假裝不敵,引誘呂布進入盟軍埋伏。當呂布攻入盟軍大營時,卻發現營內只得寥寥數人,頓時便知自己落入敵軍埋伏。片刻之間,營外二萬盟軍將士點起火箭,從四面八方射往呂布中軍所在,呂布軍陣腳大亂,倉惶逃竄。當呂布軍回到富海城下,忽見城門上已插上「袁」之將旗,便知富海城已失陷。不久,劉、關、張二萬大軍從大營前來,包圍呂布於富海城下,呂布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憤而投降。袁紹見呂布歸順盟軍,大喜,遂親自接見呂布。富海城失陷後,盟軍已抵達金童皇宮東門,開始猛攻城門,李儒形勢告急。

「奉先將軍,董卓乃不義之君,將軍跟隨其下實在過於委屈。以將軍之武,將來必可創一番功名大業,何不投效於盟軍,共同剿滅董賊?」袁紹語重心長的說,並扶起呂布。

「吾豈不知董卓之敗壞,但其畢竟乃吾義父,若吾背而反之,世人將如何看待在下?吾將背負弒君殺父之名,屆時何談大業?」呂布面有難色地說。

「奉先將軍此言差矣……」陳宮說。「世人皆知董卓乃水巷史上之巨賊,若將軍手刃此賊,必會名揚天下,青史留芳,如此百姓幸甚。如蒙將軍不棄,陳宮願輔助將軍成功名大業。」

「將軍若得公台先生相助,豈不如虎添翼乎?」袁紹曰。

「在下願為盟軍效勞,請公台先生教我。」呂布站起來說。

及後,飛將軍呂布率領本隊鐵騎,星夜往皇宮正門奔去。同時,盟軍先鋒孫堅已攻破皇宮東門,欲率領騎兵衝向相府直取董卓。董卓聞孫堅已破城而入,故倉惶而走,欲喚呂布前來禦敵︰「奉先何在?」,正門守衛告知董卓,呂布正於皇宮正門等候,董卓馬不停蹄,立即向正門而走。
 
董卓抵達正門後,呂布已攻破城門,手執方天戟,朝董卓衝去,並曰︰「吾承天命,誅殺董賊!」。董卓大夢方覺,呂布已歸降盟軍,故令侍衛阻擋呂布。惟呂布拍馬上前,一聲怒吼,赤兔馬一躍而起,飛越侍衛之阻隔,於空中舉戟便刺,戟頭正中董卓背後,穿膛而過,董卓立即墮到馬下,氣絕而亡。

董卓殘軍見董卓已敗,群龍無首,紛紛棄劍而逃。李傕、郭汜見大勢已去,挾持權帝,往北門而走,逃往元安。由午夜起,皇宮內戰火不斷,至傍晚才暫告平息。一眾盟軍將士連日征戰,疲憊不堪,在歇息間卻面露笑容,與戰友喋喋不休,全因為國賊董卓已伏法,此乃水巷人民起義之首勝,亦足以印證,只要人民團結一致,沒有不能打倒的敵人。一夜過後,盟軍整頓好兵馬,一眾太守及刺史打算就水巷前途作討論,共同計劃水巷未來發展方向。其時東共政府已奄奄一息,水巷處於半無政府狀態。一眾太守、刺史意欲何為?且看下回。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