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以一首詩作個引子吧。

《天人合一》
人與天,天與地
看似互無關係
但實為一種
神秘而奇妙的關係
一種相互織成的網

當城市人




為了自己的方便
為了自己的利益
不惜一切消費、大興土木
怎不知換來自然的咆哮

颱風、洪水
熱浪、寒潮
這些我們也不想看到的現象
卻在現今的社會中
越來越容易接觸





讓自己放開一點吧
放下一切物慾、煩惱
心凝形釋
與大自然冥合
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四字,你會想到哪裡?沒錯,我們這次要觀的正是吐露港。

對於部份讀者而言,也許不太知道吐露港是甚麼地方。簡單而言,這是一個位於沙田區與大埔區之間的地方,近期也有多個物業發展項目,同時你也能找到科學園—一個集創新科研與初創企業之地。





相對於上章的海邊,這次從高處觀海—先賣個關子。

這次,小弟在一個校園氣息濃厚的地方,開展一個全新的觀海之行。你可以說:這是一所學校來的吧?猜對了一半。老實說,這是一個書卷味重,但自然味也重的地方—在依山而建的校園中,你能在沿途欣賞到不同的植物與參天大樹。縱使登往觀海之地是如此的九曲十三彎(沒錯!這段路真是如此…),但正如《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柳宗元登西山的經歷般,你所見的畫面將會令自己有令一番體會。

二話不說,立即進入這個與天地為一體的觀海之行吧!

這個神秘的地方其實就是位於中文大學的「合一亭」。的確在山的高處遠眺吐露港可能會看到山下的景色,但從適當的角度來看,這些不想看到的東西其實可以避免的。

這是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亭裡的小水湖平靜如一把水鏡,將上方的景色照到水面上。

在這個環境下,我像是置身於大自然之中,感受這片海的那片寂靜感。

海的中心,我看到一個個的小島,翠綠而隱約看不到人的身影。「這真是無人之境嘛…」想著想著令自己反思日常的生活:孤立無援,老是被外人排斥的我,正尋覓著另一種生活方式,在祈望得到他人認同時,也不忘寫作,不忘那種文字帶給自己的溫暖。這種溫暖,恐怕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





依山環海,這種可算是現今社會一些物業的特色:雖然為數不太多,但這些單位,尤其是面向海景的,相對而言較為昂貴。「上車難、供款難…現今年輕人的生活只是想為求物質享受,但他們有否顧及心靈上的滿足?」思索一番,我還是摸不著頭腦。

容我援引歸海光《人生的意義》好好說說吧。當我們追求真善美的時候,我們有否想過這種追求是多麼的難、多麼的高層次?其實高尚的品格,簡單而言就是要忘掉對物慾的追求,反而要好好欣賞身邊的美,感受世界的另一面,不做金錢的奴隸。

物質人生,也許對部份人而言是一種享受;但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其他人而言,這種也許是一種折磨,一種可能對人生構成負面效果的生活方式。而觀海之生活,縱使在部份人眼中是無聊,但我們仍然能從自然中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的慰藉。

平看海濱,我猶如拋棄自身,「與萬化冥合」,達到了一種超然忘我的精神景界,久而不想歸。

傍晚的晚霞,像是由萬千布料編織而成的多彩衣裳,倒是美麗。我在山上,遠眺吐露港上的美景,更是令我不願歸…..

天色漸黑。路旁開始泛起一點點的泛黃燈光,像是提醒我要踏上歸途。無奈之下,我只好抱著依依不捨之情,離開這個富有詩意的地方。

天人合一,總會有曲終人散之時;但我,卻會好好記掛,與她相處的美妙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