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附節:以巴和談與一帶一路

在現實世界裡的巴勒斯坦,基於宗教狂熱而爆發的戰爭和動亂,都對民生帶來極大威脅。要抑制戰亂,可以藉投資來解決,投資甚麼呢?鼓勵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投資興建電動車廠房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為甚麼這樣說?一開始,以色列的猶太商人所投資興建的項目,可以是以製衣廠和食品加工廠為先。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當僱主是有深度意義的,除了為當地創造職位和改變生活質素,中東西部以至東非都對衣服和食物有大需求,市場擁有長遠而廣闊的發展潛力,整體而言有助長遠改善巴人生活環境。

第二,讓猶太僱主與巴勒斯坦僱員建立合作與溝通的機會能提昇兩國人民彼此信任,這是兩國政府關係的縮影,只要相關廠房內的僱資關係處理得當,兩國關係便得以正常化。

第三,讓猶太資金流入,是對巴勒斯坦政府釋出的善意談判:「人民的溫飽重要,抑或抗爭?」同時當巴勒斯坦人使用以色列的優質產品時,是向他們爭取民意的大好時機,若以色列設計並巴勒斯坦製的貨品成為當地潮流,巴國青年更有機會愛上以色列。





若製衣廠和食品加工廠的興建計劃合作順利,猶太商人更可以投資巴國房地產和家庭電器廠,這樣,提昇人民生活水平便成為第二輪談判的議題。其中提昇巴勒斯坦民生的投資是以色列國談判的籌碼,對家,已興建的房屋和廠房則成了巴勒斯坦收下以色列國的抵押品。雖說談判是有機會失敗的,但對兩國而言,過程中帶來和平與改善民生,足以抵消因投資而來的損失。

第三輪投資 (談判議題) 是道興建路。這裡是猶太人向巴勒斯坦人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想通往世界嗎?」在巴國興建機場和碼頭是不切實際的,猶太商人為巴勒斯坦人完成興建的道路可以收取過路費,巴勒斯坦則從中發展基建和創造職位,讓猶太道路承建商跟以國政府商討興建一條接通以巴兩國大道更是指日可待。

上述製衣、食品、房屋和道路都涉及巴國人民的衣食住行,也以色列改善巴國民意的方法,是兩國政府共同軟化人民衝突的不二法門,因為人民總想國泰民安,穿新衣總比穿血衣好,兩國政府也當順應民意。

最後,當道路興建完成,以巴共同製造的電動車便能駛進以色列,這是歷史時刻,讓巴勒斯坦人擁有電動車是民生改善與中東和平的象徵,藉此有利推進中東電動車市場,巴勒斯坦商人便能借猶太人的商業頭腦共謀電動車大業,既能提昇巴勒斯坦企業水平,兩國合資製造的電動力在中東普及行駛,更能舒緩中東政治危機。電動車與中東政治危機有何關係?

石油是中東各大國的政治力量,電動車則並非使用石油,而是靠電動,但其最大障礙是一旦加油站出現電力中斷,尤其末世前夕,電動車便失去動力。換言之,以色列是靠電動車來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阿拉伯各國則靠石油 (油價) 控制以色列經濟動力,石油是各國抗爭的政治手段。





發展電力與石油 (或柴油) 兩用的電動車 (主要用電力),既能提昇市場對電動車的信心,讓巴勒斯坦代表以色列向阿拉伯各國推廣電動車,更成為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溝通的重要橋樑。

最後,中國可以聯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合資製造電、油兩用電動車,這除了互補技術外,更有利中國與美國長遠的貿易關係。

當然,中國亦應成為以巴兩國的中間人,方法是在巴勒斯坦興建發電廠和互聯網設施。讓巴國擁有穩定電力是推廣電動車的重要因素,一旦電動車暢銷整個中東,中國在中東興建發電廠便成了另一個品牌。穩定電力才有穩定網絡,讓巴國青年享受互聯網更能讓他們開闢世界視野,視野廣闊的人對世界和平總抱有一份期望,眼前並非只有聖地,還有大愛。

日後,中以巴三國聯合製造的電動車,更為中國一帶一路提供一個國際性宣傳:「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都能為當地帶來和平!」這是和平崛起的原則。

然而,上述各項投資都無法完全抵消宗教狂熱,所以凡觸及以巴問題前,都應先妥善安排自身國防。例如可以在解放軍提倡「愛的討論」。這個構想似乎有點奇怪,軍人不是只談服從嗎?





除非解放軍執行侵略行動,否則都以保家衛國為先,就是讓軍人保護家人與國土,愛是提昇他們保家衛國的原動力。無懼讓軍人愛自己的家人和社區,放寬他們擁有自由意志和討論愛,愛的意志能喚醒軍人麻木聽從軍事政變的命令,因為軍事政變必然涉及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