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詩詞與海味同是傳統文化,懂欣賞、烹煮海味的人不多,懂賞析、平仄押韻的人更少。在生活節奏急速的社會,很少人會放慢腳步,用幾日時間浸泡海味,或苦思創作只有寥寥數字的詩詞;大多數人寧願購買即食鮑魚、湯包,閱讀簡短、易明的文字,追求「速食」文化。





最近公司開始了幫助 #海味街 開網店及宣傳的計劃:因疫情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一些傳統海味鋪漸漸撐不下去,紛紛搬到樓上或遷入內街,甚至無奈結業。
 
年輕一代多數都不會走進海味店,總覺得店鋪充滿着鹹鹹的、陳舊的味道,並擺放着任人觸摸的貨品,不太衞生;更甚者,海味店的貨品通常以斤、兩、磅等單位作價,年輕人「不知斤兩」,覺得會變成一條「水魚」,任人宰割,便索性不走進店門。
 
#詩詞 與 #海味 同是傳統文化,懂欣賞、烹煮海味的人不多,懂賞析、平仄押韻的人更少。在生活節奏急速的社會,很少人會放慢腳步,用幾日時間浸泡海味,或苦思創作只有寥寥數字的詩詞;大多數人寧願購買即食鮑魚、湯包,閱讀簡短、易明的文字,追求「速食」文化。
............
*詩詞與我*
 
當初看詩詞時,我亦花了十分多的心力,逐字查看註釋,瞭解不同典故,看懂一篇往往要用幾個小時;學寫詩詞時,亦花了不少時間看懂平仄規律;更不要說寫詩詞要用多少時間煉字了。
 




既感疲累,為何仍要堅持?
 
因為我覺得詩詞很美——我一向喜歡美麗的事物,如音樂、蛋糕、花卉、衣服與化妝等。追求「美」令我得到心靈的享受,文字及詩詞更引領我思考,覺得自己是真實存在的(#我思故我在);這種「美」超越了物質,千金難買,支撐我每日的生活。
 
(我甚至覺得自己像#飛蛾撲火 )
...........
*詩詞如海味,有歷史的厚度*
 
我很怕有朝一日無人懂詩,無人寫詩。
 




經歷了千年考驗的詩詞為何會逐漸被遺忘?
 
或許詩詞就像海味般,有歷史的厚度,難以咀嚼,要用太多時間理解(浸泡)、太多技術書寫(烹煮),使人卻步。
............
*預製海味,拆解詩詞,迎向未來*
 
其實,我相信大家都喜愛詩詞,只是沒有太多時間理解;就如同海味般,富有營養價值、人情味,但現代人卻沒有太多時間烹調海味。
 
為了維持生意,並吸引更多人欣賞海味,商家們想到預製海味,並放入罐頭、塑膠等容器中,方便人們即開即食;同理,要讓更多人喜愛詩詞,必需加入簡單的文字解釋,並把日常生活融入詩詞,甚至可以用廣東話入詞。
 




單單在IG上,我已看到很多詩詞愛好者在努力地做着以上種種,令我不再感到孤單。雖然我只是初窺詩詞門道,未必能讓大家學到甚麼,但我確信會繼續走下去的!若不虛度光陰,必定變得更優秀吧?——呼應今年目標:#水滴石穿
 
—> 說詩怎能無詩?唯因詩詞比賽截止日期在即,只能在此欠下一篇詩了哈哈
............
*題外話:#華氏451度 - 沒有思考與文字的世界*
 
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反烏托邦 小說,指出了一個精神世界空虛、缺乏思考的社會有多麼恐怖。在這個世界,統治者自以爲是地覺得,只要將所有詩、哲學等書燒掉,便能使人覺得「開心」,因為這些東西都會使人作無謂的思考,過分感性,使人流淚,於社會無益。
 
然而,缺乏思考的人生真的算是人生嗎?沉醉在空洞無意義的電視劇,一味追求享樂主義,甚至與電視中虛構的人物做朋友「talk shit」⋯⋯一切都使現實中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離,亦使每一個人變得毫無個性、無生存意義。
 
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電子化,大家越趨沉迷網絡世界,在資訊爆棚的世界中,大家越來越不喜歡看文字,「#睇圖多過睇字」,小說中的時代可能真的會來臨,令人擔憂。
 
特別喜歡被洗腦的消防員(燒書)隊長比提的對白,節錄如下:
 
1. 十九世紀的人,騎馬、蹓狗、駕馬車,一切是慢動作。接著,到了二十世紀,攝影機的速度加快。書的內容縮水了,濃縮本、簡明版。文少圖多的小報。所有東西都縮簡得只剩下插科打諢,倉促結局。




2. 經典作品刪簡,好配合十五分鐘的收音機節目,然後再刪簡,好填塞兩分鐘的書評節目,到最後只剩下字典式摘要。
3. 戲院裏只剩下小丑,房間裏裝潢着玻璃牆壁,牆上五彩繽紛,就像彩紙或是鮮血。
4. 公路上到處都是一群群人潮,去這兒,去那兒,哪兒都沒去。
5. 大家一模一樣才行⋯⋯因為這樣一來就沒有見高山而渺小的感覺,無法怯懦、無從判斷自我了。
6. 人要是對許多事都問為甚麼,一直這樣問下去,到頭來一定很不快樂。這可憐的女孩死了反倒好些。
 
⋯⋯不能盡錄,非常精彩,大家快去看吧!

IG: https://instagram.com/yi.chun.writer?igshid=lga4slds26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