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最終決定的政變計畫完全是他自己構思設計的。葉群和“四大金剛”只知道林彪要殺死毛澤東,奪取政權。但是對具體的方案,他們一無所知。他們無法預測林彪將用什麼方法來到達政變的目標。當林彪將自己最後決定的計畫告訴葉群和“四大金剛”的時候,他們不由自主異口同聲地贊許計畫的氣勢恢宏和無比精妙。
       林彪有過多個不同的構想,包括與林立果的計畫相類似的構想。林彪確信他完全能夠利用忠於自己的軍隊將毛澤東殺掉,不過這並不等於能夠順利接掌政權。到了他現在的年齡和地位,考慮的不僅僅是勝敗,人民對自己的評價和自己百年之後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是他考慮得最多的問題。林彪希望在殺死毛澤東之後,自己能平穩地控制整個國家。而不是使國家陷入混亂,甚至戰爭之中。
       用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殺死毛澤東,絕不會獲得政府及軍隊中忠於毛澤東的高級官員和人民的支持,不可能在毛澤東死後順利接掌政權;而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肯定會引起毛澤東的注意,打草驚蛇,暴露自己。林彪知道自己最好能夠想辦法使國家先進入合法的軍事獨裁狀態,這樣,作為國家軍事指揮的最高司令官,在政變之前自己已經實際控制了整個國家,政變後接掌政權就不成問題。
       要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是引發中蘇之間的邊境局部戰爭。戰爭的規模要比以往的局部摩擦大得多,使毛澤東和周恩來相信兩國之間可能會爆發全面戰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林彪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而不會引起毛澤東的懷疑。
       林彪對《玉泉山行動方案》的靈感來自19693月中蘇邊境黑龍江上的珍寶島之戰。當時雙方各死傷數十人,蘇聯還損失坦克和裝甲車多輛,其中還有一輛蘇聯當時最先進的T-62型坦克被我國繳獲。蘇聯國家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為首的軍方鷹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他們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蘇聯還與美國聯繫,提出與美國一同對核武器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的中國核力量實施毀滅性打擊,試探美國的態度。但美國總统尼克松與其幕僚商議後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在蘇聯身邊存在一個與之為敵的中國,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必須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會晤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明確表達了尼克松總統的意思:如果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從而導致世界範圍的核戰爭。美國將認為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將主動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簽署了一份準備對蘇聯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蘇聯向中國發射第一枚中程核導彈,美國的報復計畫便會開始實施。
       同時,美國迅速將蘇聯秘密向美聯繫的內容通過美國一份報紙向全世界公開,提示中國,事態已經非常嚴重。中國得知蘇聯的核威脅後,全國立即進入核戰準備狀態,全國部隊進入一級戰備,首都地區的高層人員和所有高校師生開始疏散隱蔽。
       在美國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後,蘇聯被迫放棄了對中國的核打擊計畫。此後,中蘇邊境仍然時有衝突發生。直至1969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借參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禮之機,路過北京,在北京首都機場與周恩來等會晤之後,局勢才得到緩和。
 




       林彪喜歡用“模型”來稱呼自己的作戰計畫,以往他指揮過的戰役都有“戰略模型”和“戰術模型”。他為《玉泉山行動方案》構思了兩個略有不同的“戰略模型”:
       第一個“戰略模型”:中蘇之間合作制造中蘇邊境局部戰爭;
       林彪先以自己的名義背著毛澤東和蘇聯秘密接觸,要求蘇聯配合自己在新疆和東北中蘇邊境製造邊境戰爭,以便他借機推翻毛澤東的統治。蘇聯知道毛澤東對蘇聯懷有敵意,林彪對蘇聯比較友好,林彪推翻毛澤東,建立親蘇政權,當然對蘇聯有百利而無一害。林彪答應自己上臺後,會和蘇聯結盟,這將大大加強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從根本上改變世界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使“社會主義”陣營大佔優勢,對全世界未來政治版圖的變化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蘇聯領導人不懷疑事情的真實性,當然不會拒絕。
       第二個“戰略模型”:中國單方面製造中蘇邊境局部戰爭;
       不必和蘇聯先接觸。林彪通過發佈一系列混淆視聽的命令,讓中國的邊防部隊互相之間進行攻擊,並且使雙方都誤認為攻擊來自蘇聯,而獲得向中央要求對蘇聯進行反擊的藉口。然後,中國主動向蘇聯進行較大規模的攻擊,逼迫蘇聯開戰。在將毛澤東消滅,政變成功後,再主動向蘇聯道歉和解釋,並賠償蘇聯的損失。
       林彪傾向採用第一個“模型”。因為在中蘇之間有默契的情況下開戰,戰爭的規模可以按自己的需要來控制,損失會遠遠小於蘇聯不知情,當成一場真正的戰爭來打。
       如果採用第二個“模型”,蘇聯的反應不會恰到好處。或者過於冷淡,達不到需要的程度,這樣毛澤東就不會採取相應的疏散隱蔽行動;或者過於激烈,中國遭受的損失將不可估量。如果因此刺激蘇聯使用核武器,林彪就會成為民族的罪人!
       根據毛澤東的性格,他絕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他在三年解放戰爭中,打敗了原來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國民黨,奪取了全國政權;建國之初,在國家經濟仍然很困難的時期,抗美援朝,打敗了以美國為首、裝備比自己先進得多的聯合國軍。現在,中國已經比建國之初強大得多,當然不會害怕俄國熊。珍寶島戰爭後,毛澤東說:
       “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
       毛澤東針對性地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導方針,全國很快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工廠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遷往交通閉塞的山區和三線地區;全國大中城市開始深挖地下工事。




       由於有珍寶島邊境戰爭的經驗,中蘇邊境如果再次爆發規模遠大於珍寶島的邊境戰爭:蘇聯的坦克和裝甲車越過邊境進入中國的縱深地區;米格戰機和戰略轟炸機攻擊中國遠離邊境的軍事設施;蘇聯軍艦和潛艇出現在中國旅順軍港附近的海域;…。毛澤東肯定會相信俄國熊這次要蠻幹了。
       這時毛澤東只能先放下和林彪的分歧,讓這位“無敵元帥”替他指揮部隊去對付蘇聯人。林彪和他的親信會進入北京西山的地下軍事指揮中心,毛澤東、周恩來和其他國家領導人則會進入北京西郊玉泉山下的另一個地下全國行政指揮中心,在那裏觀察戰爭的發展;研究中國方面的戰略;並給林彪以指導性的意見;等待勝利的來臨。
       但是,這次毛澤東他們不可能見到勝利。因為,根據林彪的《玉泉山行動方案》,在毛澤東一行人進入後,玉泉山地下指揮中心的所有出口就會被忠於林彪的部隊封死。毛澤東他們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被毒氣彈殺死,他們的屍體將會被火焰噴射器焚毀。他們的死亡會歸罪於蘇聯人。
       接下來就是林彪安排自己的親信接替在玉泉山地下指揮中心中被消滅的國家領導人的工作,和全國性的接掌政權。因為國家處於戰爭狀態,林彪是最高指揮官,同時,林彪是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一大批國家高級領導人去世後,沒人可以挑戰林彪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地位,接掌政權的過程完全不會有問題。
       這就是林彪《玉泉山行動方案》“戰略模型”的全部內容。
       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人坐在一旁靜靜地聽林彪講解他的《玉泉山行動方案》。他們都是打過很多大仗的指揮員,聽完後,對方案的可行性和林彪一樣有信心。黃永勝作為總參謀長向林彪提出自己想到的危險和一些具體問題,林彪均胸有成竹地一一解答,從他的回答可以聽出他對自己的方案充滿自信。
       黃永勝還問林彪戰爭可能帶來的傷亡,林彪估計蘇聯可能會損失一個師,中國方面的損失會比這大得多。林彪認為,如果一切順利,估計兩、三個星期就可完成政變。政變就像跟蘇聯一起進行的聯合軍事演習,部隊得到很好的鍛煉,死幾萬人是政變必須付出的代價。何況這個數字比“文化大革命”中死掉的人遠遠少得多!
 
       其實,林彪在構想《玉泉山行動方案》時,考慮的問題遠比方案本身多得多。
       林彪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悲劇就在於被野心勃勃而又完全不懂經濟建設的毛澤東長期統治。建國後,毛澤東一心想做的就是要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共產主義的國家,進而能夠領導全球共產主義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他超越中國的歷史現狀,不斷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他心中的共產主義烏托邦而奮鬥。只要有人妨礙他實現理想,他會毫不留情地消滅阻礙他的人。為了實現他的共產主義烏托邦,中國已經死了幾千萬人!




       毛澤東一意孤行的結果,事與願違,中國與其他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越來越疏離,最後完全脫離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國反而與社會主義國家成為敵人,逐漸靠近西方國家。林彪希望通過軍事力量來推翻毛澤東的統治,改變毛澤東通過整人來確立自己的權威,造成內部不和的國家形象;同時使中國回歸社會主義陣營。
       林彪上臺後會和蘇聯建立全新的關係,使兩國從敵對變成結盟,從秘密接觸變成建立公開的關係。在中蘇變成互相信賴的盟友後,蘇聯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歐洲,中蘇邊境線蘇聯一側的五十萬軍隊可以全部調往歐洲;中國一側四大軍區的一百二十萬軍隊也可以調往其他地方對亞洲進行更積極的拓展。這將使整個歐亞大陸變成堅強的共產主義堡壘,這個全球最強大的帝國將從鄰國開始,把共產主義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