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莫義華的辦公室進來了兩個軍人。他們向莫義華表示,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來請他再度出山。他們要莫義華主動從“冬眠”狀態蘇醒,啟動他原來和蘇聯情報部門的聯繫,軍方情報部門將有極其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他,但是,他們並沒有說明到底是什麼任務。莫義華多年從事情報工作,知道自己不應該打聽。到了該讓自己知道的時候,上級自然會告訴自己。
       本來莫義華以為自己真的永遠退出了情報工作,誰知時隔六年,自己還是要重操舊業。莫義華現在有家有小,不想再幹這種提著腦袋過日子的工作,可是,他知道,從事情報工作,只要上面選中了自己,就由不得自己說不幹。
       到莫義華辦公室來的兩個軍人來自總參軍情二部。莫義華告訴他們,蘇聯人在通知他進入“冬眠”期時,並未告訴他如何從“冬眠”中蘇醒,因此他並不知道如何才能接通和蘇聯大使館的關係。軍情二部的軍人告訴他,他只需按以前遞送情報的習慣,在給米娜的信紙背面用隱形墨水寫上,有緊急事項聯繫,約定見面的地點,見面的時間寫“第二天”幾點鐘就行,不必寫具體日期。他們和蘇聯大使館聯繫好後會通知他接頭的日期。
       莫義華寫給蘇聯大使館的信被轉交到軍情二部的行動人員手中。他們熟悉蘇聯大使館情報官員的情況,知道他們座駕的車牌號碼。他們密切監視著蘇聯大使館車輛的進出,不久就看到他們希望的汽車駛出大使館。他們跟著大使館的汽車來到王府井附近一家有名的飯店,看著他們把車子停在飯店後院的停車場。他們將自己的汽車停在大使館的汽車旁邊。
       在蘇聯官員吃完飯,從飯店裏面走出來時,守候在汽車上的行動人員得到在飯店裏監視的人員用對講機通知,從自己的汽車裏出來將莫義華給大使館的信夾在大使館汽車的雨刷和擋風玻璃中間。守候人員再回到汽車裏監視,親眼看著蘇聯情報官員將信拿到手中。
第二天,軍情二部派了兩輛車,十來個人送莫義華去接頭。他們在莫義華下車前才將一封信交給莫義華,然後兩輛車在接頭地點前後一百多米的地方監視事態的發展,防止發生意外變故。
       莫義華如約上了蘇聯大使館的車,轉交了一封總參謀部給蘇聯政府的信,莫義華並不知道信的內容。他按照軍情二部的命令,主動要求下次接頭的時間定在一個星期後。總參謀部在信中表示中國軍方有意改變兩國目前的敵對狀態,跟蘇聯友好。以此試探蘇聯政府高層的反應。
在第二次接頭前,軍情二部交給莫義華第二封總參謀部致蘇聯政府的信,信的內容還是沒有告訴莫義華。總參謀部似乎已經估計到蘇聯政府的態度,還沒得到蘇聯政府的回應就將信準備好。果然,蘇聯政府沒有書面答復,只是口頭回復,希望知道軍方有什麼具體建議。莫義華將信轉交後,又約定了一個星期後接頭。
       總參謀部的第二封信提出,希望和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進行一場有一定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以迫使中國現政府改變敵視蘇聯的態度。這是進一步的試探,但是仍有極大的保留。信中既沒有說明中方希望的軍事演習規模有多大,也沒有說明聯合軍事演習如何能迫使中國現政府改變敵視蘇聯的態度。
       第三次接頭前,軍方囑咐莫義華,如果蘇聯有積極回應或者有書面回復,就約三日後再次見面;如果對方沒有積極回應和書面回復,就不再繼續接觸蘇聯人。




       結果,第三次接頭,蘇聯人有了書面回復。蘇聯人說,鑒於他們的決定關係到兩國關係的重新定位,他們希望得到足夠的情報來幫助他們作決定。他們希望明確的瞭解中國軍方什麼人希望和他們做朋友;中國軍方希望的中蘇聯合軍事演習的具體行動計畫;中國軍方如何利用此次軍事演習來逼迫中國現政府改變敵視蘇聯的態度;以及軍事演習之後中國以什麼行動來表示對蘇聯的友好。其實,也就是說,中國軍方會給蘇聯什麼利益作為回報。
       黃永勝很快按照林彪的意思準備好了給蘇聯人的材料。這次只有一封說明信是用俄語寫的,軍事演習行動計畫完全是用中文表述。這樣做一是因為時間緊迫;二是為了保密,儘量減少知情的人;三是避免因為翻譯的原因不能準確表述行動計畫。
       信中明確讓蘇聯人知道,希望跟他們做朋友的中國軍方最高級別官員就是林彪;演習可以讓中國進入戰爭狀態,林彪可以借機控制整個國家,推翻毛澤東,組成新政府;新政府成立後會和蘇聯結盟,使中國重新回到國際共產國際運動的大家庭中。信中除了沒有說明中國軍方將用殺死幾乎所有忠於毛澤東的國家高級官員來奪權政權外,其他的已經完全向蘇聯人交了底。
       由於事關重大,軍情二部這次在莫義華下車後,在接頭地點附近留下了四個人,埋伏在路邊的樹叢中進行保護。在莫義華將材料交給蘇聯人後,他們的車一直遠遠跟蹤蘇聯大使館的車,直到看見他們安全回到大使館才離開。
       中國軍方向蘇聯人交底後,就一直等待著蘇聯政府的回音。他們原來以為,蘇聯方面應該很快會答應積極配合,所以軍方的準備都立足於林彪的第一個“戰略模型”。莫義華每個星期跟蘇聯人碰一次頭,以取得蘇聯方面回應的情報。可是,連續兩個星期蘇聯大使館都說,尚未從蘇聯政府得到任何答復。
       這時已經是9月初,林彪和黃永勝對事情沒有進展心急如焚。雖然,現在還不能對蘇聯遲遲不回應給予負面的解讀,但是,等待的時間越長,洩密的機會也越大。他們檢討了整個行動過程,不得不承認選擇第一個“戰略模型”可能是選錯了。就算蘇聯最後答應配合,也可能要很長的時間以後才能和真正有決策大權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建立直接對話的管道。林彪和黃永勝都不願意承受繼續等待的風險,於是決定停止跟蘇聯人接觸。
 
       蘇聯大使館在收到莫義華要求會面的密信時,並未特別重視。第一次接頭後,大使館將中國總參謀部的信傳到莫斯科的克格勃總部。由於信中僅表達了意願,沒有任何具體內容,所以克格勃總部中國情報部的官員沒怎麼重視。他們只是叫大使館口頭問問中國打算怎麼做,並沒有向上級報告。
       中國總參謀部致蘇聯政府的第二封信由克格勃總部中國情報部上報到克格勃總部的最高層,最後上達政府中分管情報工作的最高領導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安德羅波夫。由於信中還是只表達了聯合軍事演習的要求,沒有具體內容,中國軍方的意向仍然沒能上達有決策大權的蘇聯軍方最高層和勃列日涅夫總書記本人。
       莫義華最後交給蘇聯大使館的軍事演習行動計畫長達五十多頁,還附有兩張零號圖紙大小的地圖。大使館收到後第二天就派專人送到莫斯科。但是克格勃翻譯行動計畫和核對中方在地圖中標出的中方軍事設施就花了近十天;上報到克格勃總部最高領導後,他們研究中國軍方提出的行動計畫又花了幾天。為了等待蘇聯政府的回應,莫義華兩次跟蘇聯大使館接頭,其實,當時中方的軍事演習行動計畫尚未上達蘇聯政府和軍方的最高層。




       中國軍方希望蘇聯配合進行的聯合軍事演習行動計畫在莫義華交給蘇聯大使館半個月後才擺到蘇聯軍方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面前。這是由安德羅波夫召集的特別會議、專門為了討論如何回應中國軍方提議的中蘇聯合軍事演習。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最高蘇維埃主席米高揚、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蘇斯洛夫、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蘇聯國家黨政軍最高領導人全部到場
       會議一開始由克格勃總部中國情報部的官員報告事情的前因後果,克格勃官員首先宣讀中國總參謀部的信,當讀到“希望跟蘇聯做朋友的中國軍方最高級別官員是林彪;演習可以讓中國進入戰爭狀態,林彪可以借機控制整個國家,推翻毛澤東,組成新政府;新政府成立後會和蘇聯結盟,使中國重新回到國際共產國際運動的大家庭中”時,開會的蘇聯國家領導人越聽越興奮,不由得互相議論起來。
       1964年在赫魯雪夫被蘇聯其他高級官員趕下臺後,中共中央決定,利用即將到來的十月革命節47周年紀念,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與蘇聯新領導人直接會談,試圖改變和重建兩黨兩國之間的關係。
       誰知在十月革命節招待會上,蘇聯當時的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元帥借著酒意,向中國代表們煽動“我們俄國人搞掉了赫魯雪夫,你們也要搞掉毛澤東。”周恩來為此向蘇方正式提出抗議,後來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當面向周恩來道歉。中蘇雙方不歡而散。
       現在中國軍方主動提出要推翻毛澤東,蘇聯領導人怎麼能不興奮呢?可是接下來介紹中蘇聯合軍事演習的行動計畫時,蘇聯領導人越聽眉頭皺得越緊。原來,林彪提出的聯合軍事演習規模大大超出蘇聯領導人的思想準備。
       根據林彪的計畫,在軍事演習開始一個星期後,中蘇雙方的戰線將會擴展到數百公里;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十萬人;坦克數百輛;飛機過百架…;為了使毛澤東就範,林彪要求蘇聯軍隊深入中國邊境以內一百公里以上。
       對於蘇聯領導人,出動十萬人,打一場大仗,就可以推翻毛澤東,建立親蘇的中國新政權,當然比打一場後果難料的核大戰好得多。可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如果林彪政變失敗,毛澤東就可能把這場十萬人規模的軍事演習變成兩國間一場幾百萬人參加的全面戰爭!蘇聯更擔心的是,在中蘇珍寶島衝突後,蘇聯準備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美國知道後,曾經警告蘇聯:一旦蘇聯向中國發射第一枚中程核導彈,美國對蘇聯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計畫便會開始實施。
       這次演習雖然沒有動用核武器,但是,戰爭的規模已經足以讓美國人有理由介入。何況美國和毛澤東在過去一年中眉來眼去,中美兩國已經向全世界公告,尼克松總統將在19725月前訪問中國。中美正在蜜月期,可以預期,美國不會聽任蘇聯對中國為所欲為。
       還有一個最壞的可能就是,林彪向蘇聯人聲稱要推翻毛澤東,其實是毛澤東設計的一個陷阱,目的就是要蘇聯人上當,按毛澤東的意志配合中國製造中蘇之間的一場大戰,好讓美國人幫助中國打擊蘇聯。
        面對各種可能的嚴重後果,就連在1969年中蘇珍寶島邊境衝突發生後,曾經極力主張蘇聯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的格列奇科元帥也猶豫不決,不敢輕易提出自己的意見。




       所以,即使林彪和黃永勝繼續等待,還是不會等到蘇聯政府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