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那些年的搞機嗜好,由於科技正值起飛的階段,互聯網在90年代初並不流行,用modem撥號上網的收費,一直到96年中後期才漸漸開始下調,換言之在我讀大專的時代,字典內是沒有「上網」這個名詞的。
 
而日常說起電腦,一般是泛指IBM的mainframe System/370(大雪櫃),家用電腦嗎?要特別指明是「個人電腦PC」,當時仍在萌芽階段,【高登商場】的砌機舗仍分為兩大門派,IBM PC compatible VS Apple II compatible(留意compatible不是原廠機…),情況有點似現代人討論該用iphone 還是Android 吧,不過當時的「個人電腦」都是單色顯示和沒有網絡功能的,主要用作文書處理或是玩簡單的8-bit電腦遊戲。
 
家中有幸有部Apple IIe的,是老媽兼職做正稿員的搵食工具,不過就經常被我騎劫了用來打機,因此在我還是中學時就已經晉身技術支援行列(幫阿媽搞機),在同學中也算是比較早接觸電腦的人。
 
當時手提電話還只是科幻電影裡面的情節,每個人要打電話都必須透過landline才可以接通,遠端通訊方面未有電郵,必須要用郵寄,即時通訊軟件嗎?雖然ICQ在96年誕生,但要等到98年才開始普及,因為此前上網價格高昂。
 
反而電視遊戲就比較蓬勃和普及,受惠於滿街遊戲機中心(機竇),幾乎所有男學生都練得一手好武功,當時最流行的是打街霸2,即是可以玩「無影撻」的那個有bug的版本,男同學之間有恩怨的,都可以借街霸「私了」;家用機方面,剛剛由紅白機過度到超任,大家每天仍忙著在找金手指,我趕回家也是想繼續玩超任版的FF4。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