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日常生活中估計誰也躲不過 “爭議” 這個話題, 在家裡與父母孩子吵, 上班與上司下屬吵, 在外面和朋友們吵, 社會上與各種看上去不滿意的事情吵. 再放大一些, 香港與內地吵, 西方與伊斯蘭吵, 反正爭議是無日無之. 雖然大家都認為爭吵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但很少人會去瞭解為何會發生爭吵, 我們爭吵的目的是什麽, 我們通過爭吵又想得到什麽?

不論是不同文明之間的爭吵, 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的爭議, 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爭吵這個問題的來源絕大多數是由於對於 “名詞” 的誤解與不瞭解. 比如伊斯蘭文明, 基督教文明, 天主教文明, 佛家思想, 道家理論, 這些宗教到底説些什麽, 到底有什麽區別, 這世上有幾個人説得清楚? 然而衝突, 矛盾, 戰爭此起彼伏, 恩恩怨怨上千年, 有必要嗎?

説的小點, 去年佔中者提出 “真普選” 這個名詞, 筆者不知道社會上有幾個人知道什麽叫 “真普選”, 反正筆者至今還沒有搞明白, 大概是要求每一個公民要有提名權以及被提名權, 也就是提出 “公民提名” 這個概念, 有 “公民提名” 就是 “真普選”, 沒有 “公民提名” 就不是真普選. 因此, 這個爭議的 “名詞” 從 “真普選” 轉變為 “公民提名權”, 結果是從一個名詞轉化成另外一個名詞. 因此, 為了瞭解清楚, 我們還得去分析什麽是 “公民提名權”. 對於 “公民提名權” 筆者還是不太明白, 據說是每個合資格的選民都可以提名人參選. 分析至此, 也就是説如今的論點歸結到有 “公民提名” 就是真普選, 沒有 “公民提名” 就是假普選.

但選舉不僅僅是一個提名的問題, 還牽涉到競選, 及投票問題, 選舉可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 假定我們確定 “公民推薦” 這個概念, 如果每人都可以推薦則五百萬選民推出五百萬個被選人, 這下一步也就不要進行了. 就好比加勒比海盜電影中選舉海盜王一樣, 九大海盜自己選自己則永遠沒有個結局! 因此, 這就牽涉到一個推薦人數的問題, 多少推薦人才算合格呢? 筆者記得有位議員提過一萬人. 這樣一來, 真普選這個名詞又有變化了, “一萬人提名的公民提名”, 為何是一萬人, 而不是一萬零一人, 或者是三千一百二十六人, 誰説得清楚? 說不清楚則恰恰是爭吵的原因之一.

選舉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競選, 先不說經費問題, 就說電視辯論會, 假如只有三名參選人, 一場辯論會很簡單, 假如有三百人參選, 如何辯論? 是不是在正式選舉前再弄個什麽預選不成? 美式民主就是這樣, 美國根本就不需要公民提名, 自己提名就可以, 問題是美國選舉制度有預選, 需要得到全國五十個州的推薦才可以正式參選, 如果不是政黨提名, 自己提名的參選人基本就只是一個遊戲而已. 如果香港的公民提名也加上個預選制度, 比如說選舉委員會的提名, 則公民提名依然只是一個字面上的遊戲, 如果沒有預選, 三百個參選人怎麽辦?





因此, 筆者還是沒有搞清楚 “真普選” 到底説的是什麽? 因此, 筆者也就沒有支持或者是反對的意思, 因為搞不清楚就沒有了觀點, 沒有了觀點, 吵什麼呢? 也正式沒有觀點, 才會發生爭吵.

以上說明第一個觀點, 我們為何會發生爭吵. 第二個問題是爭吵的目的, 要求真普選的目的是什麽? 這點筆者也不太清楚, 據說也為了民主, 那民主的目的為了什麽? 為了經濟繁榮? 人人過好日子? 那就是説 “民主” 等於 “好日子”? 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民主些還是現政府管理下的伊拉克民主? 現在的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好還是生活在薩達姆年代好些? 如今希臘經濟不太景氣, 是不是就意味希臘不民主了? 看樣子 “民主” 等於 “好日子” 有點問題. 那如果民主不等於好日子, 那我們堅持 “真普選” 為得是什麽? 這就去到第三個問題, 我們通過爭吵想得到什麽? 反正筆者是不太明白!

這就是典型的爭吵, 沒有統一的定義, 沒有確定的目標, 為了爭吵而爭吵. 當然, 共產黨有共產黨的算盤, 民主黨有民主黨的想法, 只苦了餐風宿雨的 “支持者” , “反對者”,  “執法者,” 與被動的 “被影響者”. 

社會議題如是, 家庭糾紛如是, 任何糾紛都是如此!

當發生爭吵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撫心自問:





(1)    爭吵的議題到底是什麽, 能不能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2)    爭吵的目的是什麽?
(3)    我們想通過爭吵得到什麽?

其實搞得清楚這三點, 恐怕也就沒有了爭吵, 正因為搞不清楚我們才吵! 其實搞清楚很難嗎? 是搞不清楚, 還是不想搞清楚? 往往爭吵的真正目的是拿不上檯面的,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利己主義而已.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