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萬字足足花了我三個多月時間, 寫寫下發現太真實, 已經完全偏離了故事的想像空間, 沒錯, 因為有些是個人經歷.
 
好幾年前, 一想起這段不為外人道的經歷, 依然心生忿怨, 覺得自己好蠢, 覺得自己當年做了最錯的決定, 但不知何解, 今年我再想起這件事情, 那股怨恨已經隨風飄逝, 更慶幸自己曾經做過街外銷售員的工作, 有一些別人此生都不會有的經歷. 而當我開始寫故了, 我問自己, 有什麼關於自己的值得寫? 就只有這段比較深刻的經歷. 多諷刺對不對? 原來往後細心經營的人生, 反而不值一提. 離開那份工之後, 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我快樂嗎? 我發現, 原來處處謹慎的做人態度, 反而錯過了很多意外的風景.
 
這類專接籌款PROJECT的MARKETING公司, 一直以來都沒有消失過, 一雞死一雞鳴, 生存原因已經講過, 香港不夠錢做服務的NGO實在太多. 是否機構過剩了? 我卻寧願香港出現機構過剩, 而不是有需要幫助的人缺乏支援. 一間本地機構曾經向我提過, 泰國支援變性人的非牟利機構數目幾乎是零, 多麼悲哀的現實. 而隨著食環署的連環掃蕩, 以及物價通漲令到市民收入下跌, 我相信肯捐錢的人愈來愈少, 他們企成日, 不知能否做成一單生意.
 
近日看過一篇雜誌報導, 指這類公司收取的佣金高得令人咋舌. 整篇報導負面得不得了, 就是這些負面的報道, 加上網上你一言我一語, 令他們生意更加難做. 當流失率去到一個地步, 九成員工做幾天幾個星期便走, 那些公司為了留人更加提高底薪和COMMISSION, 最後受影響的其實是那些NGO, 以前是0和0.5的選擇, 現在是0和0.2的選擇. 多些賣旗就能夠解決問題嗎? 其實計下條數就知, 賣旗最多一年一兩次 (因為輪候的機構也有很多!), 每人捐一元, 可能一次籌得幾十萬. 當十萬元計, 如果是按月捐款100元的話, 找到84個捐款者便有這條數了. 所以為何愈來愈多機構採用按月捐款制, 而且更重要的是, 賣旗收益根本無法準確預測, 但按月捐款就可以讓機構更加容易計算到來年的BUDGET. 每件事情的出現總有原因的, 機構自己不夠人做這類募捐活動, 倚賴這些MARKETING公司亦無可厚非的.
 
而最後, 我借這個少少的回顧, 懷緬一下自己當年FRESH GRAD初出茅廬, 純如白紙, 活在當下努力求成功的工作生活. 這些日子, 也許人生裡只會出現一次, 人愈大, 愈當它初戀般懷念, 雖然充滿汗水和淚水, 但人生要是沒有些少這樣心痛又心酸的經歷, 又怎會明白幸福的可貴呢?
 




P.S. 感謝大家將它看完, 與其說是一篇故, 不如當是心事分享. 下次將會以全新的架空創作跟大家見面,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這個寫故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