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因着皇后頭疾不適,各宮嬪妃也省了去日常去皇后宮中請早安。
皇后頭疾時好時壞,皇帝也親自探望,囑咐保重。皇后便以養病為由,把宮裏的事務暫時讓貴妃去管理。貴妃雖然年輕,才十八歲,但性情沉穩篤定,大概是出身自大姓貴族,修養的確不一樣。總好像有非凡超然之氣,圍繞在這位年輕貴妃身上。每走過之處,宮人見着,無不敬畏不已。貴妃把宮裏事務都打理得妥妥貼貼,而且觀察入微,發現哪裏出了差錯,也不會指責下人。如此,便贏得了下面眾多宮人的心。太上皇見到如此,也很是讚揚。
到底是貴妃,還是皇帝登基以後就封的,所以貴妃也不敢有懈怠之心,還是好好做好這個貴妃。位分上是一人之下,後宮諸人之上了,有這麼高的身份,光榮之極也是身負重任。皇后不適,這管理後宮的責任便落在她身上了。
不過這貴妃的難豈止所負責的繁重,還有要凌駕下面的嬪妃。雖然每次見面都會向貴妃行禮請安,但心裏有沒有真正尊貴妃為貴妃,這就難說了。人就是會眼紅比自己好的人。
諴妃自在王府時,一直便看貴妃不順眼。年紀比貴妃大了不僅是幾年,而是足足十五年之差,卻要跟貴妃平起平坐。貴妃一進了王府,便是側福晉了。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貴妃出自鈕祜祿氏。這一族人的祖先是大清的開國功臣,而且出眾的後人更是先帝們後宮的佼佼者: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溫僖貴妃;還有雍正帝的孝聖憲皇后,那更是太上皇的生母。不過這也不打緊,反正有的是年資。怎麼說,都比貴妃更早入王府。貴妃進王府時也不過十來歲,這樣小的女孩有什麼可顧忌的。
到底還是生育過皇帝的長子,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吧。可是這孩子卻早早夭逝,每每想到這裏,諴妃眼下就悲戚以淚了。
這孩子出生在乾隆四十四年臘月廿九。當時皇帝還沒有登基,還只是十五阿哥。這孩子有點像太上皇年輕早逝的長子永璜,同樣是長子,卻是庶長子。
那年,長子出生,王府上下開始都非常歡喜,連着當年還是十五阿哥的皇帝,也是笑不攏嘴的。出生滿百天,十五阿哥便帶著這初生的長子,攜著福晉,便是現在的皇后,還有當時還是側福晉的諴妃劉氏,一同進宮謹見皇帝公公。進宮路上,夫君和自己都是滿臉堆笑,連作為正妻的福晉也對自己份外客氣。趕在福晉前頭生了長子,自然風頭過盛。
諴妃當時以為她的人生大概從此就要輝煌起來了。更何況,夫君也是如日中天的皇子。雖然排第十五,可是前頭的皇子不是死了,就是出嗣了,只剩下他一個。夫君這般前途無量,他日夫君登上大寶,自己又有着長子,地位更是高貴了。
但是,皇帝公公見了這個皇孫,並非如預期般雀躍,也只不過是說了幾句客氣話,便也完了。諴妃那時也覺得詫異。不過也罷,反正這位皇帝公公已然六十有九,在皇位上也不過再多那麼幾年,他的想法又什麼可顧慮的。只要一心一意地把孩子養大,終究是有盼頭的。




可是,孩子的身體愈來愈差,不停地進藥,不停地熬,太醫都束手無策。諴妃天天都陪在孩子身邊,而自己的夫君卻不願來看看這病重的兒子。好歹也是長子,怎麼會落得這般處境。但諴妃那時也不想別的,只想兒子盡快康復。日夜守在孩子身邊照料,但最終,在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因病夭折。母子緣份,只維持了四個月。
一切指望都落空,但更痛的是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懷了死去,感覺到孩子的身體慢慢失去體溫。那年,諴妃自己只有十八歲,也不是什麼經驗深厚、飽歷滄桑的人。這事對她的打擊很大。夫君可以三妻四妾,只是妾侍的自己,一生除了靠着夫君,便是有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她惟一的家人。父母因為自己是女兒,嫁了出去便視自己為潑了出去的水。便只有這孩子,可以守着他,長大後依靠他。
孩子是長子,還有伴隨的虛榮雖然的確讓諴妃驕傲不已,可在孩子離逝後,她不是為了失去的虛榮而傷痛,卻是看似一生孤獨的前景讓她欲絕。
還有自己的夫君,孩子死後也不願去孩子喪儀看一眼,也只委托了福晉去主持。福晉,她心裏應該很痛快吧。本來趕在她前頭,現在她也可以舒心了吧。往後幾個月,諴妃把自己困在寢室裏,不願出外見人。閒時也只不過在小花園裏略略坐坐。她很怕去面對王府裏其他人,她也不想去猜疑別人會怎麼想她這個原本得意,後來失意的十五阿哥側福晉。猜疑只會把她推進更黑更深的黑暗中,刺心斷腸。
不過原以為會在背後笑話自己的福晉,卻是常常來看望自己。諴妃喜歡甜食,福晉每隔二三天,便親自弄了精致點心去探望諴妃。
「二福晉,好歹吃點吧。別餓着了。如果不喜歡這些,就告訴我吧,我弄些別的給你吃吧。」福晉坐在床前,溫和的語氣,誰聽見都覺得心底暖和。
「我知道你喜歡吃。我會求十五爺替你找一個好廚子。你就吃點點心吧。嘗嘗喜歡不?」
諴妃心想,這福晉是在貓哭老鼠嗎?但這樣的想法卻沒有半分說服力。她已經是福晉,名正言順的嫡妻正室。夫君對她也是一直厚待恩愛,她又何必做這麼些功夫對自己好呢?她是福晉,做多了或者少了也不會有人理會,更不會動搖她正室的地位。到底她是不喜歡福晉,還是無奈自己的命運,傷感不岔呢?
雖然傷心難過,但日子時光還是會不留情地流逝,完全像一個陌生人,自己發生什麼事也跟他毫無關係,只會在自己眼前,不可挽留地走了。時間也像個無情無義、無心無肝的人,其他人都想挽留回他,想讓他回心轉意的時候,他卻不顧一眼地離開,帶走人的青春和活力;想讓時間可以走得快些,他卻偏偏慢條斯理,看你笑話。失意的時候,王府裏也只有福晉願意常常來看自己。
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在失子的陰霾裏過了幾個月,想着這樣的日子也膩了。到底還是側福晉,好歹也是有些地位的人,這般不堪也是難堪,還是活得像個人比較好。福晉見諴妃慢慢見好了,便也常常請她到自己閣院裏坐,聽聽戲,吃着點心,也挺寫意的。




日子彷彿回到沒有孩子的時候。她依舊是年輕青䓤、芳華正茂的皇十五子側福晉。孩子的影子好像慢慢淡了、淺了,本來混沌幽暗,沉寂窒悶的時光也開始散去迷霧,開始感到那活躍的生氣。偶爾心裏也會突然一陣酸澀,好像有人不知從哪個陰暗角落裏伸手向她掐了一下,提醒她孩子沒了的淒涼。只不過日子也得過,放棄眼前,便是抹殺了未來所有的可能。人生跌宕本屬尋常,但為何四周的人都好像沒有跌得那麼重、那麼痛?老天爺好像偏心着其他人似的。就好像在乾隆四十七年正月,正是春節當頭,百家喜慶之時,太醫確定十五阿哥福晉喜塔臘氏懷孕。
十五阿哥各個側妃、格格和侍妾都聚在王府正殿聽着福晉親自道出這個喜訊。滿殿頓時傳來一陣陣詫異的語聲,然後很自然地個個女子的嫣紅嘴唇都向着十五阿哥和福晉勾出歡喜甜樂的笑。這天正是大年初二,福晉這喜訊是為整座王府添了又一分喜慶,但十五阿哥一聽到這喜訊的時候,卻是一臉淡然,隨後才撐出一絲客氣的笑。那個笑恰到好處,充滿溫情柔暖,但也讓人覺得這笑背後的不得已。
當時的諴妃聽見這個消息,四周侍妾的連連道賀,彷彿讓她回到四年前剛知道自己懷了孩子的那一刻。可是,眼前人人臉上的歡喜,不管是真心流露,還是假意膚衍,都不是向着她的。
怎麼?是老天爺要向她證明善人終有善報的道理嗎?福晉平日對王府上下以仁德治服,如今是她得好報的時候了,得到上天眷顧的時候了,是嗎?那她呢?是她不配?不配上天垂憐,所以要活活奪走她的孩子,奪走她的依靠?在福晉面前,是笑着道喜,還是轉身回房?她見侍妾們都圍在福晉周圍,好像沒有人看見她,沒有人會理會她的失落。她靜靜地離開了。但惟有福晉從來妾侍羣的縫中看見她離開的身影。福晉心中添了一絲無奈的傷感。終究是要生份了。
自從福晉懷孕的消息傳到皇帝公公耳中,皇帝公公便特意添了一批精良的嬤嬤日夜伺候。往後幾個月,福晉都被下人時時刻刻守着護着,往哪裡去都有十個八個下人陪同服侍,就連皇宮裏地位高的妃嬪的待遇也及不上這位皇十五子嫡福晉。嫡妻生長子,還有皇帝公公這般厚待,讓外邊的人不自覺地猜,難道皇帝是想要像以前康熙皇帝那樣?傳聞中,當年康熙皇帝傳位於雍正皇帝,是因為特別寵愛皇孫弘曆,便欲藉着傳位於雍正,讓弘曆可以繼承父親,承接帝業。而弘曆便是當今皇帝公公。外頭對此揣測不已,想着如這屬實的話,皇帝真的如此青睞這個未出生的皇孫,成了皇太孫,那麼十五阿哥便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吧?
接着,王府的來客便開始多了起來。
朝廷中也開始出現奉承之風,對十五阿哥也是百般籠絡。惟有一人對此無動於衷,那便是權傾朝野的朝臣—和珅。
有時候,和珅還會對十五阿哥冷嘲熱諷:「十五爺夫妻當真得天獨厚,能生下這麼有前程的孩子。可不是撿到寶了?」
這些話,讓這位皇子怎麼自處呢?其實十五阿哥自己何嘗不想爭氣?但無論他有多盡力,一直在皇帝口中,也是比不上那三個已經死去的皇子。乾隆皇帝一生最珍愛的皇子是二阿哥端慧太子永璉、七阿哥悼敏皇子永琮和五阿哥榮純親王永琪。
二阿哥和七阿哥都是乾隆皇帝的元配—孝賢皇后所生。皇帝極看重自己的嫡出兒子,極看重嫡庶尊卑。天下人都以嫡為尊、庶為卑,人還未出生便早已分了彼此高低,皇帝自己雖然已為天下之主,但也逃不過被這地位階級分明的人倫所耳濡目染。二阿哥永璉還是幾歲孩童,皇帝便已經決定立他為太子。可惜天不假年,二阿哥九歲的時候就病死了。




二阿哥死後幾年,孝賢皇后三十多歲高齡卻再度懷孕,生下七阿哥永琮。本以為天不負人,但接着而來的又是另一重失望。七阿哥尚在襁褓,不足二百日就染病薨逝。這兩個兒子福薄命淺,有這般尊貴無憂的出身和前程,還是年幼夭折了。
至於五阿哥,並非皇后所生,生母也不過是出身平凡的二等妃妾,怎麼說也不能像其他皇子那樣,憑母得尊貴。可是五阿哥的確比其他皇子出眾。能武能文,騎射之藝更是精湛,而且還通曉天文、地理、曆算,還有滿蒙兩語。這樣非凡的才華敏智令這位人人都道只重嫡庶的皇帝也不禁讚賞不已。庶子出身,卻贏得皇帝這般注視看重,外頭的人對這位五阿哥更是捧得前無古人似的一般。五阿哥的鋒芒本就刺眼,而在乾隆二十八年,圓明園九州清晏起火,五阿哥親自背起父皇逃離,這一舉,便是不用說,也能猜出皇帝中意的人選吧。正當天下人都想着儲君將是五阿哥時,五阿哥病倒了,好像天下的期待都成了擔子,壓走了這位如日中天的皇子的神彩。乾隆三十年,五阿哥患上附骨疽,纏綿多月卻毫無轉色。皇帝立忙加封五阿哥為榮親王,希望可以讓喜訊沖散五阿哥的病氣。親王乃一等貴族尊位,只有皇帝最親近的兒子或兄弟才可享受此尊榮。而且自雍正皇帝開始,廢除太子制,採用秘密立儲,所以外頭便利用從哪位皇子封親王來猜出誰有可能當上儲君。皇帝背後的心意已經明白不過,可惜,五阿哥還是熬不過,最後病逝。
雖然前有五阿哥這個庶子出身,卻有望登大寶的例子,但在五阿哥死後,皇帝也未曾改變他一生看重嫡庶分明的態度。皇帝自己也曾經說過:「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所謂福份原來亦是由出身來決定。這樣的話,落在其他兒子心裏,又是怎樣的感覺了?是在告訴他們自己的父親是多麼的嫌棄他們嗎?父親看待自己的親生兒子原來也不過是這般疏遠,彷彿只是遠遠地看着一羣貢品,問了產地、看了外表,便決定要哪個似的。無論多努力費心,也是逃不過被膚淺霸權評頭品足,只能逼着自己安於不想接受的現狀,甚至未來。
後來這些其他的皇子長大之後,也不知怎的,有幾個活得荒唐胡鬧,有的更英年早逝。
就好像大阿哥永璜,因為在嫡母喪禮上哭得不夠哀戚,被自己父親大罵了一頓,還立時下旨剝奪繼承資格,憂鬱成疾,不過兩年就離逝,終年只有二十一歲。自己的女人死了,追封憶悼還不夠,便拿着兒子的前程去陪葬。
三阿哥永璋,剛過了二十五歲生辰一個多月,便也與世長辭;十二阿哥永璂,也是二十五歲就離逝了。
諸皇子之中,論筆法,當數十一阿哥永瑆。有載:“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書法極佳,媲美當世書聖。在十五阿哥的記憶中,十一阿哥就像年輕時他的字一般,灑脫飛逸,神武囂然,仿佛在十一阿哥自己眼中,本來一出生便是光彩奪目的存在,從不用博學或驍勇來粉飾自己的身影。但漸漸大了,老了,十一阿哥的字就好像失了勁,雖然也是工整而不失矩,當好像每一筆寫得都好像手腕帶著鐵墜,沉重而心勞。最近十一阿哥得了病,這病連累他被父皇大罵了一頓,這病讓十一阿哥臭名昭著,遭人話柄。這病並非身子壞了,那是心病。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