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記得沙特對「人」的說明嗎?因為「人」是「存在先於本質」,故「人」是「自由」的。因此,人生在世,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應該做甚麼」,只有你「自己要做甚麼」。人就是依1自己不斷的行動來成為「自己」,確立身份。但是,我們真的有沙特所言之「選擇的自由」嗎?

有人就提出「只有一次機會的選擇,就如同沒有選擇一般」。你一聽可能覺得有點奇怪:「雖然只有一次,但你不已經說了那是『選擇』嗎?既然如此,又怎麼會是『沒有選擇』呢?」確實,從「行動」上看來,我們「選擇」了,但這裡的「沒有選擇」卻是從「人的感覺」出發。

「選擇」對人類來說除了代表「A和B你選哪一個」之外,更是代表「知道選擇後的結果」。因此,惟有當我們得知「後果」再「選擇」時才能算是「真正的選擇」。畢竟在無從得知結果的選擇面前,我們根本不能說「選A比選B好」之類的話,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推測是準確的啊。所以,我們只能說:「我『猜』選A會比較好。」而不能說「選A『肯定』是好的啦!」

同樣,我們的人生其實就是如此。所有的選擇都只有一次。小至手機遊戲抽不抽扭蛋,大至要不要選擇這一份工作,我們都只有在「不知後果」的情況下作出決定。而我們現在很清楚,這根本算不上一個「選擇」,因為我們總是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選的。

除非我們可以得知結果後「再選一次」,但不幸地,人生就只此一次,而人生中的每個選擇也是只此一次。我們只能不斷的後悔,卻永遠不能改變。所以,我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