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哲學是要消去一切事物對立,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自由、逍遙。誠然,如果一個人只是將金錢、權力等世俗之物當成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人生意義的話,莊子是不會認同這種生活方式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否認,人就是得吃飯,得和他人相處。這也是很多在社會上打拼,或是在社會上「很成功」的人對哲學家等人的一些批評。難道哲學家就不用吃飯?難道人們就只去沉思,不管世事。要真是這樣,那我們這個人類文明不就沒辦法發展。沒有錢,還談甚麼理想?
 
以上的說法不單是普通人對哲學的感性發言,更是一個深刻的批評:如果哲學只不過是一些理論,當中不過是一些分析,一些所謂「獨到」的見解,而沒有真正參與進這個社會,這種哲學也只是一空中樓閣,對人類根本沒有益處。更甚者,一個人如果只顧著追尋那些理念、理想,而忽視了現實,我們也不會認為他是甚麼聖人,而只不過是一個「做夢者」罷了。
 
對於莊子來說,理想與現實其實不是一種對立。人不能只顧世俗而失去理想,但也不能夠只為一些可能窮盡一生都找不到的理想而犧牲其他事物,甚至陪上自己的精神。
 
因此,莊子在《大宗師》裡就說:「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真正得道之中反樸歸真,在世俗之中與他人無異。真人與他人一同生活、喜樂,但內心卻沒有被世俗事物所控制(即莊子所言之「物化」)。從大道看來,「天」與「人」、「理想」與「世俗」本無差別,而感悟大道之人,自然能以「齊一」的態度看待一切,再無所謂好惡,亦無所謂「出世」、「入世」之分。
 
或許這是普通人和哲學家都需要追求的境界吧…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