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閣下有幸(誤)看過二零一五年初版的《手神記》,便知道現在的版本是重寫的,改動部份包括:

一、將主角由第三人稱改作第一人稱
二、將故事發生的地方由幻想都市直接改成香港
三、初版只有五萬多字,重寫版達九萬字,而且八成的內容是重新寫的

以上三點足以反轉整個故事,所以若果不幸(誤x2)沒看過初版,也沒有甚麼可惜。

重寫的主要原因是初版寫得太趕急,故事結構欠缺完整,寫完之後覺得自己浪費了一個很棒的概念。加上近幾年對存在主義的修習上得到了新的體會,於是在二零一七年中旬,開始著手搜集資料及計劃重寫。若有留意,當中的黃泥敦灌溉水塘、引水道、附近出現的電塔和「神仙轍」等確實存在,而禪師寺也在公庵路上,距離引水道不遠,而且剛剛在大欖郊野公園範圍以外;張姓道人得道升仙的傳說也是真的(不過不是因為「手神」),之後也加入了日本的紀伊勝浦、那智大社等真實地方,全是初版沒有的,無非為了增強真實感,讓讀者更易投入。





故事內容變了,主旨卻沒變。當大家遇上非比尋常的事物,首先必定是好奇伸頭窺探究竟,之後便傾向將事物歸邊定義,因為只有把它歸納到熟識的範疇和理性的制度之內,我們才懂得「處理」它。我們站在自己的世界觀看新奇事,卻會直接影響判斷事物本質的能力。故事裡大家面對手臂時不同的反應,例如警方以發現身體殘肢案處理、政府各部門之間推卸、調查團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市民當作是一種潮流等等,沒有人以新生命來看待手臂,更不用說去理解手臂的存在本質。因此,大家作出了很多「合乎邏輯」的行為,不屬於自己管轄範圍的自然不加理會,科學不能解釋的自然是怪物,潮流退了自然失去興趣,心中有鬼的自然看甚麼都是鬼。無論朱學棋多番強調手臂是一條生命,但似乎沒人太在意,大家都喪失了對生命應有的關懷。

身處這資訊爆炸的世代,我們似乎都失去了直觀事物的本能,越是陷入網絡裡接收多如牛毛的資訊,越是會被種種識見所羈絆,而且引發出很多無理的偏見,未看清存在的本真之前,便急於趕在他人之先下定論,並以口水戰替代幹活。實情是,大家只像在浮台上打麻將,嘴巴沒錯不斷在叫「碰」、「上」,但打來打去,就是過不了四圈。

或者歸根究底,成長在現代化的環境,我們終必會離棄自我,迷失於理性的都市中。

另外,不同的社會文化融合可說是《手神記》的一個副題,這包括不同人群、族群、國家、宗教等在不知不覺之間二合為一,無論喜不喜歡,似乎無法逃避,亦不能獨善其身。就算兩邊當初南轅北轍,當融合發展到最後,隔了幾個世代,雙方本來的面目都會變得傻傻分不清,在很久以後更會被當作是同一伙,可惜我們現在無法預測將會被如何解讀,亦控制不了,正所謂「他人是地獄」,那無力感難道不可怕嗎?

完成一部小說,隱喻的內容和感受不便一一說清,若然能令你心領神會,不妨留言交流,先謝過。





《手神記》還會再重寫嗎?不敢肯定,但短期內應該不會,2019 有新的打算。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eingtoworld/
Email: [email protected]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