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一如平常,塞車。


其實也不是這近日的事了,港鐵的「自發不合作運動」確實有加劇路面的負荷,但早在七月中,下班的繁忙時間就漸漸進入提早和延長了。這怪不得誰,夏天除了會為大地帶來美腿,暑假隨之而來的,便是載上一家大小出遊的假日司機。


何謂假日司機?便是只有假日會出門駕車,平常連方向盤都不曾碰一下,對路面狀況和行駛方向仍然很陌生。多了這麼一群道路使用者,肯定是有影響的。


因為這種事過於常態,大抵沒多少人會在意,不少人仍然只把塞車的狀況歸咎於社會上的示威行為,儘管那天沒有示威發生也一樣莫名其妙歸咎於他們。







今晚,港鐵也一樣提早關門。


看到尚德邨巴士站的人龍,我作出了決定,先回頭到商場看部電影才回家。


打開手機一看,距離開場時間還早,我知道尚德商場連接Popcorn商場的行人天橋總算開通了,便登上一看究竟。總算開通了,我是刻意這麼寫的,從我入職公司開始,那行人天橋一直在建,建呀建,好幾年才蓋好。






甫登上天橋,那一番風貌,讓我慶幸它趕上了。


我知道將軍澳有好幾處也成為了僆儂地帶,幾乎都是行人隧道。香港各區都有形形式式的僆儂地帶,獨是這天橋,使我感到莫名地諷刺。


一條讓人等得脖子比長頸鹿要長的行人天橋,短短時間便被反修例文宣全面粉飾,甚至顯得井井有條。橋頂的頂光玻璃,被人從頂上寫了標語,那是很危險的事,使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毅力。






莫怪不參與的人總認為反修例的群眾都收了錢,黃絲幹起事來,比收了錢蓋行人天橋的承辨商更具效率。說不定把混凝土和鋼筋交他們手上,都比建築商蓋橋蓋得更快。


為什麼我認為諷刺無比?除了因為工作效率的不相稱,在橋下的十字路口有一個競選街站,正在宣傳工聯會終於讓這天橋開通了。



除了尚德邨的天橋,趕上時間的還有今晚要看的電影《小丑》。


我猜院線都不敢讓這片子上映多久,畢竟太應景了,正好配合政府剛發佈的蒙面法,讓電影熱度更上一層。香港的院線大多是所謂藍絲經濟體,主要持份者不乏中資和親共派別,面對這些不想放卻又一定要放的國際性大片只有偷偷讓別的電影快點取代其檔期。


一如所料,觀眾席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打發時間,搞個活動當藉口見面的情侶,途中不少人問另一半主角在幹什麼,對方也只是支吾以對。我是專心的看着畫面,儘管我認為電影有一些被影評過譽的地方,專心看下來仍然是一部佳作。






看到一半,我心裡已經有了疑問,極端藍絲觀影會有什麼反應?


觀感是一個主觀意願。


在主角母親身上,我看到了典型的所謂廢老影子,得兒子照顧和支持生活所需,一直主觀認為前僱主是個好人,一直只從電視機獲取外界資訊。


換成藍絲,尤其是極端者,也許會把這一切相反。他們會把黃絲倒過來說成主角母親,被資訊洗腦,一直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我有這種心理困擾不是沒有理由,在生活上,我確實有如此講理的親友。一般而言,僅避而不談,但逼我太甚,也就斷交罷了。若是政見之爭足以反目成仇,如此關係,不要也罷。






劇情中段,那三名死去的男子被新聞所報導,湯瑪士.韋恩講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對白。
「我不認識他們,但他們是好人。」


此刻,我心裡向編劇叫好。對於知道三人在地鐵的行為的觀眾而言,當然肯定那三人該死,但電影裡看新聞的人們呢?


這是很關鍵性的問題,若是葛咸市政府和韋恩家的公信力站得穩,反面的暴動不會發生。但正正沒有足夠的公信力,不論如何發言,事情都會演變成暴動情況。


對於失去公信力的權貴,那是必然性結果。







觀影完畢,我坐巴士回家去,路上完全沒塞車。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