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人而言,生活也許很平凡、很正常。但對於我而言,卻是充滿挑戰。

正常人的視力,基本上可以連肉眼可看透的細微東西也能感覺得到;然而,我相對於其他人,視力只有正常水平的大約一成。

所以平常搭乘升降機的時候,我總是要將自己的臉靠近升降機的按鈕,方能勉強地看到那些按鈕上的文字。

或許與我在同一個小箱子內的其他人看到我這個樣子,或會心想「這個人不是瘋了嗎?有人會這樣按按鈕的嗎?」,又或對我說「也許你不用那麼近看按鈕上的數字嗎?」。

然而,那些說話(或是思想)顯然是針對我這類殘疾人士吧?(所以說,為何他們不多關心我們這群弱勢人士呢?)





那些時候,我真的被嚇愣了。然而這種感覺,在我的生活中很常見。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又稱「武漢肺炎」)在全球蔓延,當社會上全民抗疫的同時,我也沒有鬆懈,而上文的例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環境下,我得要用紙巾等東西,代替手指按下那些本已是很難摸測的一個個圓點。

很有趣的是,有些地方的樓層有著不同的編排,例如某些地方沒有含有「4」字的樓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個數字有「死」的意義,並不吉利),又或是有「UG」、「LG」之類的,令我摸不著頭腦。面對這些情況,我只好以極為有限的視力,盡力去看透這個看下去不太合理的處境。

除了升降機的難題,其實在我外出的時候,還遇到過不少的問題。例如在搭乘交通工具時,電子路線牌上的文字也許因為字體不大,形成一種「字也揍在一起」的難讀情況,故此可能要向其他候車乘客請教一番;在餐廳內點餐,菜單上的餐點名字令我難以看清…

幸好,一個「小夥伴」的出現令這個現象略有幫助。當我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一個老師贈送了一支放大鏡予我,還用了一個盒子盛載著。雖然部份人可能會問「這個放大鏡若果拿到街上使用會否佔用一定空間?」,但對於我而言,這東西卻對日常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再細小的文字,在放大鏡之下,也會變得顯而易讀。





但這個放大鏡的背後,還藏著不少故事呢。想知這個「它」的故事,以及更多關於我的生活點滴,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