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助齊抗敵

東齊剛剛戰敗,忙於進行戰後檢討,需重新估計越國及各國的實力。
這次,子垣被一個無名軍師打敗,不多不少讓齊國以仁義之師、平定天下之名受損。 是輕敵了,還是有人僥倖?這通通都要納入討論之內。

子垣內心也反省,覺得自己是次實在太魯莽。區區一個香囊就讓他中計了。可是,子垣仍然相信這香囊確是小飯所送的💕💕 緊緊握在手裏唸着她。

東齊還未重新定立日後國策及方針,就收到緊急通報。魏國和楚國結盟,並已出兵向東齊步步進逼,發動攻勢。

齊楚魏三國就是當今三大強國,其中以東齊國土最為遼闊,人民生活繁榮富庶。





魏國處於北方,氣候極寒,溫暖的日子不多,故北魏人能抵禦嚴寒惡劣天氣,而北魏男兒個子高大、驍勇善戰、善於騎術,屬強大的游牧民族。

楚國位於西方,大部分國土都是叢林,天氣暖和,宜居至極。 聽說西楚人精於狩獵,熟識野外生存之道,是一個神秘國都。 其首邑「京都」靠近中原。鄰接東齊,文化也較接近東齊的大都市。
據說「京都」就是世界未曾出現群雄割據之前,「國家」世世代代的元首也寄居於此,是世界的中心,會合四方文化。

北魏和東齊之間本來就有一條叫「北江」的天險相隔, 兩國難以互相攻伐。 如今,北魏與西楚聯盟了, 北魏可借楚之地直到東齊。


北魏鐵騎再加上西楚的强弩,從西面進攻。 每到之處必有一番苦戰。 子垣及眾將士雖然勇猛,但在兩國聯手互相協調下,使東齊連失多座城池。





在這劣勢下,東齊迫不得已向越國發信求助。
在越國朝堂上,大王正與眾臣子急忙商討此事。小范亦有列席。他雖身為醫務院的院士長,但經上次與東齊一役,他的智謀極被大王賞識,故也邀到朝上參與政事與。
越國長史以來遭受東齊勢力脅迫,朝堂上的臣子們都幾乎一面倒拒絕施以援手,認為這正是大好時機,借魏楚兩國之力剷除東齊,免除後患。
只有小范持不同意見。無論在公在私,小范也想出兵相助。

小范向眾人分析當下局勢。
「試想想我國現時處境,可分為三點:
齊楚魏三國鼎立,互相制衡,免我南方之國被強國入侵。自吳國倒下,我國已沒有任何屏障能阻擋野心勃勃的東齊長驅直進,吃掉我國只是順勢而行。此乃其一。
其二,以最近的戰況已可推斷魏楚聯軍,東齊必然倒下。如果沒有東齊,西楚的國土就得以延伸,橫跨全國,直接壓在我們的頭上。 到時候,我們還要南下逃走嗎?我國南方之下是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呢。




其三,如果我國能助東齊解困,強國之間互相制衡的局面仍會存在。我國比較之下仍可繼續安然平穩。🤔🤔」

公子笙小人之心說:「聽來像是很有道理。我國應利用此機會向東齊好好勒索一番,否則我們出兵相助,就白白幫忙了 😏。」
小范反對:「微臣認為不可。我深信我們仗義之舉能感動東齊。我家鄉有句諺語正所謂施恩莫望報啊!🤔」

大王想一想:「好一個"施恩莫望報",也許未必適用於我國。但王院士之前所說的也有道理。 這樣吧, 吳國土地本來就是屬於我國的,只要東齊把之前吞拼吳國的所有土地還於我們,我們就發兵幫忙吧!🤔」

在齊越雙方討價還價下,東齊答應先給越國還了一半土地。 其餘的再分批歸還。
是次出征,大王沒派上李參謀,卻指派小范為先鋒將軍領兵到齊楚之間的邊境助陣去。

「子垣啊! 小飯依家出發啦,你要頂住,千祈唔好有事呀 😖!!」小飯心裏着急了,擔心非常…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