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亂篇 - 第十七章 -  勃海起兵
 
張邈等人在兗州酸棗起義沒多久,遠在冀州渤海郡的袁紹終於也起兵,誓師出發時,剛好收到兗州刺史劉岱從酸棗傳來的消息;袁紹看罷,立刻面如鐵青。「想不到啊!竟然是我的兄弟先把別人棒上去,問也不問我半句……」然後對著逢紀埋怨道:「當初真不應該這麼相信孟卓(張邈) ……」逢紀默然無語。
身旁的許攸看著心涼,把信拿來看了數遍,笑了笑道:「依在下看來,事情沒有那麼遭糕。」
袁紹向他瞪了一眼:「快說吧!」
自洛陽屠北宮那事後,袁紹一直都對許攸非常不滿;離京後差他先到渤海打點,事情是辦得不錯,但他中飽私囊的事,已弄得全渤海皆知。
許攸分析道:「孟卓他們幾個人,左推右讓,才捧了一個臧洪上去,這說明他們野心膽子和實力全都欠奉,這是其一。」
「劉岱在信裡寫得清楚,他雖是逼於無奈要暫時附和酸棗的人,但只要將軍你舉起大旗,他是會堅決站在我們這邊的,再說,袁劉兩家的親事也定好了,所以,此人不成問題。」
「曹阿瞞正在陳留募兵,這小子本事向來不少,又有大局觀,不會跟孟卓一般見識;河內太守王匡向來是你親信,前些日子你召他進京誅殺宦官,他雖然耽誤了時日,但最終都是發兵了;將軍的堂兄伯業(袁遺) ,在山陽(郡)那邊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與我們會師!」
「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公路(袁術)遲早會在南陽起兵,以他向來的性子,就算還是不服將軍你,也不會甘於聽命於這個姓臧的吧!」




「有這麼多人站在將軍這邊,張邈張超,橋瑁孔伷,憑什麼另起爐灶?」
袁紹面色緩和了許多,對許攸讚道:「智者之言呀!這樣說來,酸棗一眾雖暫以臧洪為首,但要他們轉投我袁家,也不是什麼難事。」
許攸道:「這個當然,容在下退一步站在孟卓他們的角度來說:我們遠在渤海,他們卻離雒陽相當近,倘若群蛇無頭,便很易遭董卓打跨;現在我們發兵了,以袁家的百年威望,讓將軍來當盟主,勢必是眾望所歸。」
袁紹笑道:「我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了,我要公告天下,大大嘉許他們為討董當上先鋒軍,功不可沒呀!還有那個臧洪,也是個有擔當的人,只要他識趣,將來我希望把他收歸旗下。」
***
呂布與徐榮走在洛陽街上,向著皇宮進發,他倆都是在李儒極力慫恿下,前去游說董卓暫緩遷都長安的行動。
李儒當然知道自己已開罪了董卓,但他還是死心不息,試圖憑著三吋尺不爛之舌去鼓動諸將;可惜他很快便發現,離鄉別井已有多月的西涼人,是更情願駐軍在離老家較近的長安,他們唯一在乎的,是要確保能把洛陽的財富完整地搬到長安!
最後李儒只能說動呂布和徐榮這兩位非嫡系將領。
呂步經過一條他已走熟的街道,突然聽到一把女子聲音,「呂將軍!」呂布立刻回頭,果然是他和張邈曾救過的一對年少男女;呂布看見他們走的是回家方向,便放下心來。
琳問道:「張將軍在哪?」




「他……他已離開京城了。」
「啊!有沒有說什麼時候回來?」
「這個……我不知道……」呂布此刻倒是希望不會再見到張邈,否則很可能是沙場相見了。
「這太可惜了,你和他都是好人!」
聽到『好人』兩字,呂布虎軀一震,腦海裡閃過一片段,那是幾個月前發生的事,但彷彿是昨天剛發生的:
 
那日,丁原還是并州軍的統帥,駐軍在京城外圍,董卓則剛挾持著漢帝進城;呂布和幾個人秘密與董卓會面,之後回到并州軍營,跟一批將領密談了許久。
「奉先兄,要成大事就要鐵石心腸,你若堅持對丁帥一個人死忠,就是對不起其他上千的兄弟了!」
「奉先,不要多想了,你肯站在兄弟這邊,事情就會辦得乾乾淨淨,說不定兵不迎刃就可解決,連丁帥都可保住;但你硬要站在他那邊的話……那大夥兒會內鬨到甚麼程度,可是沒有人能說得準!」
 




 
參考文獻:
《三國志魏書卷六袁紹傳》: 紹遂以勃海起兵,將以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