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咁的,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無聊話少說,直接飛去Hi嘢嗰Part,我是楊熙,我爸爸姓楊,所以我姓楊。阿爺求神問卜之後,慎重地改我單名一個熙字,說是旺我,反正名字都是唸著順口,所以一直都沒有甚麼感覺。

我今年就讀中四,DSE雞,選修文學、地理、生物,半文理,大概總要兼顧一下興趣和分數。我生於小康之家,沒有兄弟姊妹,所以長輩的期望都落在我身上。自幼父母供書教學,使我入讀頗有名氣,成績不俗,終日在搞甚麼勞什子互動學習的學校。當然,自幼深受中國傳統禮教薰陶,我還曉得幾分感激之心,也知道父母的厚愛。

興趣?其實也沒有甚麼特別,閒時會練習一下鋼琴,或者在社交網站發表感文,由塞車講到失戀,再由文學詩詞講到社會時事,壓根兒就是在假裝偽文青。(利申:非MK仔)

還有,我有時會喜歡到各區的公共屋邨、居屋散步,可能是童年的情意結。我小時候是在屋邨生活,所以對周遭環境的一事一物都記憶深刻。兒童遊樂場,愈舊愈愛。猶記得六歲到青衣拜年時,我發現了一條一層樓高的鐵滑梯,一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快感。而屋邨文具店更是一座座的寶庫。彈珠人、爆旋砣螺、四驅車。嗚呀!漸漸長大,屋邨時光在我的童年烙下難以磨滅的回憶,中秋煲蠟、和表哥玩尼奧寵物……



終於,2003年經濟衰退,腳踏實地工作的阿爸先前升了職,又可以零首期購買私樓。我們搬家了。

搬家後,小孩的生活自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沒有了街坊玩伴,取而代之的是會所。沒有了攀登架,換成了波波池。還有黃昏時,避開管理員的監視,偷渡進健身室,舉著過大的小號啞鈴,裝模作樣,偷嘗禁果。

除了拜年外,到了中三養成「逛公屋」的嗜好,才有機會回到公屋社區。可是,可惜的是,一些孩提時傳說中的青蔥歲月,始終沒有遇上過,像「三五成群」中的童黨、在後樓梯偷情的初戀學生,還有讀書的「打大佬」,會考。這個難以言喻的成長改變,封存了我的童年。有時停下來一想,發現我好沒有真正成長過。

所以,我對公屋的感情,在十年前離開的一刻定格,像張系國〈傾城之戀〉中王辛愛上索倫古城般,那時的一切人與事,都被我以公屋這容器滿滿裝載,再像唐英年品嘗醇酒般時時懷緬。

誰知她的出現,在本來已經複雜的思緒上更添思潮。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