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善不是坐飛機直接從倫敦飛回大英帝國海外殖民地的, 而是一路火車從倫敦到了羅馬, 去了梵蒂岡, 坐火車遊歷歐洲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旅遊選擇, 只要你有時間, 便宜而且可以走一路游一路, 如果是從倫敦直接坐火車去羅馬, 上午出發也就是十八個小時左右就能到羅馬. 商善去羅馬主要有個奇怪的目的, 就是去找教廷人士問幾個問題, 幾個困擾商善的情感問題. 

離開劍橋的前, 商善問過幾位專家有關愛情的問題, 其中一位生物學家認為愛情就是 “Unconditional selflessness”, 照字面解釋也就是沒有條件的無私奉獻, 為了你愛的那位奉獻出你的所有. 另一位影星則説, “Lov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at you are expecting to get , only with what you are expecting to give ,  which is everything.” 意思和上面的差不多, 愛不計較能否得到什麽, 而是關於奉獻出你的所有.

這兩位高人所說的 “愛” 其實就是廣義的 “愛” 所謂, “Unconditional Love”, 也就是無條件的愛, 付出而不計較得到. 商善以為這兩位仁兄都是理想主義者, 付出就一定會得到, 你可能會得到甜美的愛情, 你可能會得到完美的婚姻, 你也可能得到像商善那樣的痛苦. 商善從來沒有期望能從倩兒那裡得到什麽, 他也沒有準備付出些什麽, 兩個人的相處就是為了相處而相處, 這難道不算愛嗎? 商善覺得還是搞不太清楚, 或許倩兒信仰的天主教會有答案, 因此商善決定還是去一趟梵蒂岡, 看看能否遇到什麽紅衣主教之類的高人問個清楚, 雖然宗教是商善和倩兒之間其中一個意見相左的地方.

倩兒以為天主教如同空氣, 水一樣是自然存在的東西, 是生存必須的元素, 與哲學無關, 並且也遠遠高過哲學, 甚至高於生命本身, 在倩兒看來商善那種多神論簡直就是一種罪. 香港可是一個寶貝地方, 在英國被認為是國教的聖公會在香港夜不過是其中一個宗教而已, 天主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印度教, 什麽教都可以存在, 其實幾千年規範中國社會的不是宗教, 而是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 在商善看來這就屬於哲學的範疇. 當倩兒聽到商善説香港的警察與香港的黑幫都會求拜關公時, 漂亮的藍眼睛睜的大大的, 如同一潭深不見底的碧水, 似乎這個東西比尼斯湖水怪更加不可思議. 她問這關公是誰, 是那個宗教的神? 當倩兒得知關公是一位中國古代武將時不但眼睛睜得大大的, 連口也睜得大大的,要不是還有點顧及商善的面子, 倩兒一定説東方人就是沒有開化的土人, 連信仰都是亂七八糟的.

倩兒認為信仰是一種奉獻, 將自己奉獻給神, 唯一的神, 以求得指引, 以獲得贖罪. 商善則認為香港人是逢廟必拜, 不管是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 還是三清五帝, 或者是泊來品的如來觀音, 或者是家門口的土地, 財神, 黃大仙, 車公元帥, 藥師佛, 反正略帶些仙氣的都拜, 其實是讓神仙為自己服務, 最好滿天神佛都為自己護航保駕. 西方追求的是心靈平安, 印度追求的是來世幸福, 而中國則追求的是當下富足; 一個是虛幻的, 一個是未來的, 另一個則是現實的. 這也是商善與倩兒意見相左的地方. 一個希望對方相信天主, 一個試圖讓對方接受分歧, 矛盾和爭吵由此而產生. 當時爭論得口乾舌燥, 如果你今天去問商善同樣的問題, 商善肯定會問你, 閣下的意見是什麽?  如果你認為天主好, 他一定會説, 恭喜你啊, 你終於明白了; 如果你認為還是滿天神佛比較妥當, 他一定會説, 恭喜你啊, 你終於明白了. 當初的商善是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山水不相容; 如今的商善看山是山, 看水還是水, 山水相間一派和美恬靜.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