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善的運氣真好, 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他居然在梵蒂岡見到了教宗本人, 而且還有幸的問教宗愛情是什麽? 教宗慈祥地握住商善的手懇切地說道, 男女之間的愛情有三個要素, 產生, 形式和結果.

“何謂愛情的產生?” 商善有點戰戰兢兢, 畢竟對方是全球天主教的領袖.

“男女之愛總是一種相互關係,而這種關係建立在彼此對存在于對方身上的好或善(good)的吸引上。簡言之,愛情產生於被吸引;一個人之所以愛另一個人,是因為另一個人身上的好(善)吸引了他。吸引開始於印象,但不止於印象,它促使人更深入地認識對方和自己愛對方的動機。正是在這種深入認識對方和自我的努力中,一個人才會慢慢地淨化他對另一個人的愛。”教宗十分深刻地解釋道.

“印像, 被吸引, 凈化這三個階段.”商善一邊聽教宗的解釋一邊用自己與倩兒之間的點滴來驗證教宗的指示. 商善覺得教宗不愧為教宗, 并沒有用繁複的教義去解釋世俗的東西, 而是用非常簡單精闢的言論作出解釋. 商善對於倩兒的 “愛情”的確是起源於倩兒哪種 “咬牙切齒的美”以及淵博的哲學造詣, 當然哪一定是好(善), 商善被倩兒的好吸引, 對極! 教宗的前兩條讓商善珮服得是五體投地, 但凈化呢?

“如果把對一個人的愛建立在情緒的反映和印象上,那麼對於這個人所有的態度便是虛幻的。而從這種虛幻和日後的失望裡會生出另一種相反的情緒。那樣的話,純粹感性的愛便會轉變為對於同一個人的厭惡,甚至仇恨.”教宗可能看出商善的遲疑, 耐心地解釋道.





“哪該如何凈化呢?” 商善開始覺得道理了, 表像是一定會變得, 今天倩兒是美麗的, 但明天呢, 肯定是一個愛爾蘭大媽, 但這點不是商善會擔心的, 倩兒與自己分歧的地方是宗教, 哲學, 而不是外型. 雖然商善是這樣認為的, 但他也依稀覺得自己和倩兒的分開可能和凈化有關.

“在談到吸引中的真理問題時,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真理不應該限於那些存在於一個人內的部分價值,因為這些價值並不是這個人本身。那吸引我們的,應該是這個人本身,因為這個人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並且正是因為如此,這個人才值得成為吸引我們的物件.” 這次教宗用的詞語更加淺白, 估計是要配合商善那種低下的智慧, 人在戀愛的時候不都是迷失自我的嗎? 連自我都迷失了, 哪來智慧?

“哪愛情的形式又是什麽?” 商善覺得教宗已經説的很明白了, 愛情的凈化就是從表皮去看內在, 主要愛上內在的另一方愛情才會永久,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點以商善的智慧來說, 他懂教宗説的道理. 問題是, 商善和倩兒的分歧不在雙方個體身上, 而在認知層面, 這也算本性? 商善想問, 但不敢, 怕觸及教會的底線.

“愛情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貪欲之愛”(Amor Concupiscentiae),一種是“無償之愛”(Amor Benevolentiae)。貪欲之愛是佔有和自私的愛,無償之愛則是奉獻和無私的愛.” 教宗娓娓道來. “貪欲之愛的受益方實際上是自己,其目的是為滿足自己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要;無償之愛的受益方卻是被愛者,其目的是為讓對方獲得幸福.”

“哪愛情的結果是什麽呢?” 對於愛情的形式商善不敢苟同教宗的見解, 無私的愛, 為對方付出這點商善是肯定的, 但如果裡面牽涉到民族, 自尊, 道義, 宗教, 法律呢? 但商善覺得不必要糾纏這個問題, 畢竟這些是商善絕不會妥協的東西, 從小商善就被文天祥, 岳飛哪種忠義形像所吸引, 生活瑣事是沒有必要和對方堅持的, 貧困, 病痛也是不在話下, 但民族大義面前, 愛情應該是第二位的.





“婚姻, 我的孩子.” 這回教宗沒有長篇大論, 只是簡單地說了 “婚姻” 兩個字, 愛情的歸屬是婚姻, 以這個標凖去看, 就沒有純愛那種東西的存在, 愛情就是為了結婚! 商善與倩兒之間從來沒有考慮過婚姻的東西, 那不是太遙遠了嗎? 

聽完了教宗的解釋, 商善對教宗的崇敬之心簡直可以用頂禮膜拜來形容, 整個交流連一句引經據典也沒有, 用平實無奇的語言去解釋世俗中的愛情. 如果商善在和倩兒發生矛盾前遇到教宗, 說不定商善自己就成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動機不純” 這是商善給自己的倩兒之戀所下得結論, 愛情是以婚姻作為目的, 而自己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今後的婚姻, 或許倩兒考慮過, 或許這才是倩兒離開的原因.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