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日,藍天浩瀚,萬里無雲。今日是個重要的日子。
 
晨早七時半,我如常在茶餐廳點了兩份腿蛋治加底,配上一杯三分奶茶七分啡的駌鴦,作為今日的早餐。在酒樓飲早茶,過於安逸,與我的人生格格不入;快餐店的款式,流於一板一眼,而且從來不會記着我的喜好。只有茶餐廳,選擇豐富, 配搭靈活,完全是香港人的精神寫照。所以我每天開工之前,都要到茶餐廳。
 
記得小學時代老豆送我返學之前,也會帶我去茶餐廳。每個早上一份早餐B,炒蛋麵包火腿通粉,兩仔爺分着來食。我是個大食仔,再多都可以吃得下。老豆知我肚餓,總是將較大的一份分給我,自己吃餘下那份較小的。
 
三十多歲的男人,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每日的早餐卻比一個小學生吃得還少。那時候,我以為老豆厲害過人,正餐只要吃一點,力氣已經足以把我抬得高高的。現在看着每日點兩份早餐的使費,才明白老豆當年的心思和艱難。
 
吃過早餐,我打開背囊,再次檢查清楚內裏的裝備。毛巾兩條,一條濕的,用來擦走工作時流下的污跡;一條乾的,用來抹汗。東江清水一支,經過一晚的沉澱,應該份外甘甜。還有搥子一把,大小剪鉗各一,尼龍篾三包,手提電筒一柄,全部都帶齊了。至於那條安全吊索和黃色安全帽,都在車上。作為一個竹棚工人的兒子,這些保命的安全裝備,都是缺一不可。
 


今日的工作是到灣仔搭一個吊棚。小時候拖着老豆的手走在街上,我總是仰起頭不看路,為的是尋找街道兩旁的樓宇外牆上的竹棚。每當我找到一個,我便會一手拉着老豆,一手指給他看,口中不斷喊着「老豆!那邊有一個棚架!」然後他便會停下來,跟我一起仰起頭,仔細打量。偶爾還會拿出當時最新穎的自動對焦相機,把搭得精巧的棚架拍下來。
 
科技發達,現在看到搭得好的棚,隨手便可以拍下來。我的手機裏面,少說也有一百幾十幅香港各區新樓舊廈的吊棚相片。假如加上老豆的庫存照片,應該足夠辦幾次香港當代棚架歷史展。我有把這個建議電郵去政府,但一如所料,來自民間的聲音,這個政府永遠不會聽入耳。所以我想過,將來退休,一定要拿出我們家的珍藏,落手落腳辦一次棚架展。
 
同樣地搭一個吊棚,有人要用五十枝竹,也有人用二十枝便成事。竹多竹少,就如圍棋佈局。老豆經常說,在他繫上安全帶準備抓出窗外前,腦袋已經洞識先機;手上無竹,心中有竹,半隻腳踏出半空,便已盤算好放下第一竹桿後的套路。出手後又要因地制宜,靈活變化,容不下半秒遲疑,才能達臻人竹合一的境界。
 
以前看過老豆搭棚,真的是行雲流水。助手把竹支遞出去,老豆一手接過,下一手便已拔出索帶,然後他手臂一揮,竹支落在力點之上,手腕掩至,便把竹支緊緊紮起。當我還在思疑為何這一根竹枝要放左邊而不是右邊的時候,老豆已經接過下一根竹支,又是三爬兩撥,緊紮在棚架之上。
 
老豆說過,紮棚這回事和其他工種不同,不是按花了多少時間來算錢,而是搭一個,算一個。所以時間這回事,他一直看得很緊;既要快,又要安全。這幾年我經常在想,時間慢了可以做快一點追回來,安全做不足可以一次意外……
 


下午的工作是拆一個吊棚。搭棚容易拆棚難,不在技術,乃在心境。回想當初入行,搭了一個自以為內外兼備的棚架。豈料一個颱風,就整個吹倒下來,差點惹上官方。後來老豆對我說,很多榻下來的棚架,不是天災所致,而是拆棚時的人禍而起。搭起一個棚架,一定要安安全全、齊齊整整地將他們還原成一堆竹枝,那才是真功夫。
 
我永遠記着老豆這句話。
 
將拆下來的竹枝安頓在棚車,已經是黃昏時候。我脫下那頂黃色的安全帽,提着背包,走到深水埗,找阿文。我交給他支票,他給了我一條車匙,叫我上車檢查清楚。我爬入司機位置,插入車匙,扭動引擎。棚車亮起低沉的聲音,轟轟轟轟,告訴我它已經準備就緒。我捉緊駄盤,慢慢踏下腳制,車輪緩緩轉動,開始前進。
 
我駛到旺角花墟附近,找個人少的地方泊好車,走到花墟買了幾紮菊花。回家路上,經過西九龍;日落西斜,陽光灑滿整個駕駛座,晚霞把整片西九空地染得一片金黃。聽說這片爛地,很快就要大興土木。不久的將來,我就會在這片土地的這裏那裏,像老豆當年一樣,搭起多少個棚架。
 
做了十年棚工,今日,我終於擁有自己的棚車。老豆當年經常說要買一台棚車,自己開鋪,自己做自己的老闆。只是到那一天,他依然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老豆,明天開工前我會駕着這台棚車來,告訴你,我終於做了自己的老闆。您沒有完成的小願望,我來為您完成了。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