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東方與西方的分別,大概差別在於西方以對宗教,即對神的虔誠以約制自己;而東方,則是以自身的道德追求來約束自己。而且,中國的人是積極求修身,以此作為終身目標,以求齊家治國平天下。
 
無論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又或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顯出一個士人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人的一生,就是要憂國憂民;當然,平民連禮法都不知其所以,故這份道德感和使命感,乃只限於知識份子。
 
然而,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三百篇,或出於平民,「帝力於我何有哉」;或出於讀書人。一種情志的發揮,不僅限於讀書人,人人都會應物斯感,故詩、禮、樂的教化,使民風淳厚,趨向儒民國度。
 
現代人的道德感及使命感薄弱,大抵由於與西方文化接軌,什麼「一夜情」、「炮友」、「援交」之風熾熱,甚至有人認為同一時間有多個伴侶也無傷大雅,當文化出現斷層,而時人崇尚西方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傳統的道德觀更受到衝擊。
 
其他先不論,來談談學生的責任。「為往聖、繼絕學」,不管是司馬遷、韓愈等等都有此等使命感,「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小子何敢讓也!」;又或者韓愈上繼司馬遷,開創唐宋古文運動,以振興儒術為己任;而觀乎在現今社會之學子責任,似乎只是在公開試過關斬將升讀大學,為將來找份好工,情形如同科舉八股,只求功名利祿而竟不知經書之義,更不知國家地理,豈不謬哉!
 




不過學術、知識傳承,似乎僅屬少有人的責任,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學術研究有興趣,以此詬病學生,似乎有點兒太過了,而且責任也不全在學生,香港的制度使學校變成考試訓練場所或職業訓練所,亦一弊端。
 
但道德感之重倍於使命感何止二也!人無信而不立,由始至終,我都認為赤子之心最為重要,機智巧心,害也。現代人少了一份純樸,一味縱慾,以極耳目聲色,內在精神卻空虛萬分,正是弊病之所在。當人們認為撒謊成性是必須的;情愛之事隨隨便便換來換去也無關重要,只重肉體而忽略心靈溝通;一味追求物質;這些是怎樣都不能完全滿足的。
 
不過,道德感薄弱,也許正是這個年代的特徵,無可折返吧,每個年代皆有其獨有風氣,絕不能強求變之。不過,我想正是大家反思的時候吧?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