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ave a dream」,馬丁路德金如是說,到現在無論惡搞也好、認真也好,還有不少的人引用這一句,我有一個夢(想)。
 
每年的公開試,包括已成歷史的會考和高考,總有媒體關注、報道一批稱為狀元的全優成績考生的情況;他們有些會說:「我的夢想是做律師,由細到大的理想」、「我的夢想是做醫生,從小就立志」,今年看媒體報道亦有類近的話語,十數位狀元有五位獲港大醫學院取錄,志願當醫生。
 
先要稱讚他們努力溫習而至創下佳績,只要根基紮得不穩、臨場心理質素差、稍稍不夠毅力......種種原因都會導致失敗。但是,這真的是他們的「夢想」嗎?
 
有些人也許是家庭世代都是讀法律、讀醫,因此背負著家人的期望,父母、親戚都希望你跟他們一樣是個專業人士;有些人因為這些科目被稱作「神科」,香港是功利主義社會,哪個行業搵到食就一窩蜂的走去讀,實行「搵食至上」的主義。
 
也有人真的從小對這些行業有憧憬,《妙手仁心》時代的有對程至美醫生的憧憬、而現今新一代也許是憧憬《on call36小時》的馬國明又或者羅仲謙,但是,我相信真正的醫生絕少可能工餘時間還可以去娛樂場所消遣──畢竟,我們時刻都聽到前線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的問題。
 




也許有的人反駁,你管得人家怎麼說,這就是他們付出努力所獲得的成果,是他們的夢想。
 
對,他們都走過了艱辛的路──科場考試的煎熬;可是,還有別的行業、真的抱著為夢想而捱盡苦頭的人,這些人花盡青春、血汗,甚至在虧損的情況下都要做下去,不管是電視、廣攔、設計、廣告、文藝等等,很多人都要先順從市場走勢,做很多不合自己心意的作品,甚至被客人呼呼喝喝,熬了幾十年,做到頂級、有名,似乎還不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
 
並不是說當律師、醫生是個廉價的夢想,這些行業的專業知識和需要記誦、熟練的技術,絕不是一個沒資質沒能力的人做得來,可是,救一人之生命,不如救一人之靈魂;耳熟能詳吧?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台灣作家王溢嘉在讀畢醫科後,亦將科學知識與人文學科知識結合,經營文章,為年輕人指點迷津。
 
律師、醫生是偉大的理想,一個社會沒有法治,沒有公正、公平、公開的制度,難以安定繁榮發展,現今香港亦趨向倒退走回人治的道路;一個社會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就會因此衛生環境變得惡劣、傳染病等就變得容易擴散,奪人性命。但是,我們需要相信、維持真理的律師,並不是「法律面前,窮人__」的律師;我們需要有熱誠有醫德的醫生,而不是沒有錢就不醫你的黑心庸醫。
 
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的,也許是已經買少見少、近乎失落的人文學科人材,試想像說:我修文學出身的!周遭親友反應會如何?再試想像如果醫生、律師初入職每個月薪水都是只有八千至一萬二千元,哪個人會去做呢?人人都一股勁去修讀金融、理科相關的科目,以古鑑今的歷史智慧、詩詞的「歎息腸內熱」之情緒,又有何人去承繼呢?
 




但有一個夢,希望不會死。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