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曹植《贈白馬王彪》
 
太息將何為,太息,歎息也。為何歎息,歎息又有什麼用呢?長嗟短歎,似乎我的「唉──」乃嗟而非歎,不管如何,兩者都是歎息義。
 
做人有些時候不免遇上挫折困難,因而洩氣,最要緊的是不要一蹶不振,只有好好堅持、振作,熬過了苦難就會苦盡甘來。常言道否極泰來,亦即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也。
 
歎息並非無意義,這一個小小的行為將所積壓的怨鬱、苦悶得以舒解,不至煎熬心智而無從休息;同時,亦讓著了火般的頭腦得到冷靜的機會。平時做事,多數人認定目標,擬好策略方法,就會執行既定指令達成目標,殊不知原來那個方法策略,原來偏離軌道,導致事倍功半,又或甚至根本連目標的邊都沾不著。
 
而趁著這個歎息的空隙,忽然間四周靜下來,開始回想自己為什麼有這個目標?這方法到底對不對?我有什麼其他事想做?這些工作、職業適合我嗎?我的夢想是什麼?慢慢,就能借以玄鑒看透自己的內心,所謂的觀心、入定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境界,通過靜,達至調適自己的心,繼而檢討有何不足、有何擅長、有何不足,以平靜的內心視察自己,慢慢地,一切的漸漸明瞭、清晰起來。
 




時刻保持樂觀這回事,於我看來是幾近不可能的任務;而盲目的樂觀更要不得,何謂希望在明天?又何謂船到橋頭自然直?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而知天命也,什麼都不做,難道事情就會自然好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誰人又要努力過活呢?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