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生命終結了的去向,每個文化都不同。有些說會投胎,有些說會上天堂下地獄,有些則說會復生。而無論後來如何,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人死了之後有去處。
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的。人最怕的是「未知」,明天我們大多預計到,也知道幾年後會老,老了會死,但死之後呢?這是完全沒有經驗可循的事,是「未知」的範疇,而這個未知事件肯定會出現。
這種一定會出現的未知情況,捉不到、看不見,但又難以不去想。想得多了,心裡自然會有壓力,如何排解這種無形的壓力?一是不去想,但這是「人生大事」,不能不想。二是找一個宣導方法,有些人就會用宗教的角度去解釋。
上一次的序講過,原始宗教是由於敬拜各種自然力量而形成的,當中就有鬼神之說。原始人早就將人的生死與鬼神之說連結起來,人死了之後會到另一個空間接受審判,再到另一空間生活,或在現世界輪迴。既然宗教上神有威能,自然可以審判人,安排人死後的去向。在世的人接受這種思想,將死後的事交託到宗教上,就能減輕死後世界「未知」加於他的心理壓力。

以上說的是人對死後形式的想象。人死為鬼,鬼死了呢?有些說法是「鬼死為聻」。
這說法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及金國韓道昭的《五音集韻》,說鬼死了就是聻,鬼怕聻就如人怕鬼,因此俗例寫個「聻」字貼在門上,就可以驅鬼。這說法連清代蒲松齡也記載過,《聊齋誌異.章阿端》寫道:「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
但這可能是後人訛傳。《太平廣記》轉載了唐代《宣室志》,或許是這個「聻」字的起源,有興趣看原文的可以讀〈馮漸〉這篇。




這個馮漸學問很高,但不喜世俗,於是隱居起來。有一日遇到道術名家李君,李君見他有天份,就傾囊相授。馮漸學有所成,甚至青出於藍,後來李君與朋友說:「當今之世講到捉鬼,無人及得上馮漸了(當今制鬼,無過漸耳)。」人紅了,達官貴人就找他來,名聲就更響。後來長安家家戶戶,門上都寫上「漸」字,就是想借這位捉鬼大師之名「壓場」了。
而可能流傳有誤,人們後來不是寫「漸」字,而是直書「無過漸耳」的「漸耳」兩字,可能是以為那個人叫「漸耳」。又因為直書「漸耳」,後人又以為是一個字「聻」,再編一個新的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聽過「翻版」故事的人,竟然比「正版」的更多,可見以訛傳訛的威力有多大。


序二

安魂師的工作之一,是解決靈魂與人的衝突,上次秘魯事件不知算不算完滿解決,但總算有一個結束。
我在這件事盡力幫人,但公開之後卻被人取笑。除了那個南美大嘴巴替我到處宣揚之外,有些好事之徒看到我的報告後,說我做事不夠主動,任人擺佈。這些都是小事,更大件事的,是我的生活從此被人打亂了。張家利這個女人是真正的「煩過鬼」,很會折磨人,令我苦不堪言。
對了,說到製造混亂與麻煩,好像是女性專長,在接觸的個案中,女鬼的確是較難解決的。若果兩隻女鬼打起來,各國政府應該向該地區發佈旅遊警示,因為女鬼發難,恐怖過恐怖份子。
以下故事就涉及女鬼,不過,事情還得從一間古廟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