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處理過屍體?當然不是指人類屍體,所指的是陌生的動物屍體。

昨日,太太告訴我有隻白鴿伏在窗外的花槽中很久很久,沒有動作,我知她的意思是白鴿「死」了,她向來忌諱這種事。我聽後不太感驚訝,屋苑不時有一大群白鴿亂飛,似乎有人餵飼,有生必有死,屬意料中事。

不過,著實是頭一遭死在家的範圍內,這意味我要親手處理牠的屍體,該怎麼辦呢?後現代人馬上打開手機,上網搜尋「處理雀鳥屍體」,果然衛生署有相關指引,無非提醒我們避免徒手接觸禽鳥屍體,還要準備膠手套、口罩、圍裙、家用漂白水、膠袋等等……煞有介事,禽流感嘛,明白的。

回到家中,馬上檢視花槽,果然有一隻黑色羽毛的鴿子蜷伏在一隅,我讓牠安靜地多留一會,先到廚房準備兩個大小適合的膠袋和一盤子「1份漂白水加49份水」,就這兩樣,然後便回到花槽前,將其中一個膠袋反轉套在手中,正想拾起這塊黑色的軀殼,卻忽然定住了,才發覺自己還未準備好。

小鴿曾經活過,在這一帶翱翔,牠是唯一的,並不是說牠是奇特的鴿子,但這世上的確只有牠是牠,活完了一輩子,牠走了便再不會有同一個牠在世上出現,牠所經歷的事情一下子被抺走了,沒有留底,現在只餘下這一副軀殼作為牠生存過的證據,而在臨死前,牠選擇了我,將這至關緊要的證據交諸於我。





我的確還未準備好接受它,還未準備要徒手握住死亡,這個心理因素在衛生署的安全指引上沒有明示。

我定過神來,才意識到要和死亡好好對話,既然收到來自死亡的訊息,該作一個鄭重的回應才是,唯有溝通能破除相互的壁壘,於是便暗道:「這輩子辛苦了,好好安息吧,餘下的就交給我!」然後才敢張手討過去。

儘管溝通過了,接觸的剎那仍然相當震撼!即時的感覺是比想像中僵硬,彷彿皮肉已所剩無幾。心情重甸甸的,上手卻是輕飄飄的,大概因為靈魂已經不在。拿著死亡在手,從黑色的羽毛中看到一點餘暉,生命失去了,竟仍有半分光迎照在手,直到現在,那震撼仍寄存在手掌中。

平日不容易接觸死亡,意思是死亡本身。當然,烹調時會親手處理菜肉,但不會用生命的角度去設想食材其實都是屍體吧(甚至設法要讓它們變得更美味)!又或者,新聞報導時有報告意外死傷者數字,但數字彷彿只代表其嚴重性,並沒有任何痛失生命的意思。我們天天耳聞目睹,友儕間談論死亡,以為已經很懂死亡是甚麼一回事,卻其實只觸及其表象,並沒有以心觀之。當死亡真的迫在當前,還是會覺得陌生和震撼。

我一邊以稀釋漂白水澆洗著花槽,一邊回想那輕飄飄的沈重。有說這叫「死別個的死」,感受已如此深刻,要是他朝自己西去,不知又有何感受?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