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我送走了好好先生後,便乘上巴士,前往克魯姆洛夫。

巴士總站離市中心很遠,過了河後仍要走一大段距離。我在大清早在人群稀少下沿著伏爾塔瓦河河邊慢慢南行。或許是清晨的緣故,兩岸都是一片白霧,連接兩岸的橋樑都漸漸朦朧起來,而對岸舊城區的風光,已是若隱若現,幾不可見。

在寧靜的鬧市裡走了一大段路後轉入民房區,餐廳、紀念品店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平民式的小雜貨舖、小唱片店、花店...... 最終在一個簡樸的巴士站找到了往克魯姆洛夫的巴士。購了來回車票後便在站旁蔭處休息。因為是一日遊的關係,便買了張晚上六時三十分的回程車票,小鎮雖然不大,但據好好先生說有很多東西很值得一探究竟,而且風景很美,所以應該留長一點時間。

同車乘客頗多,都是來自各國遊客前去參觀。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好動的遊客都睡了起來,我很早起了床,但沒有一點睡意,只好看著車外那轉瞬即逝的風景,一路向南。其實長途車程是很無聊的,單一的風景,很容易麻痹視覺。西班牙、摩洛哥都是一片荒野,德國南部是連綿山脈,英國呢?我實在記不起來了。只記得大部分的車程都是高速公路,一成不變,正如內心一樣,沒有一絲快樂,也沒有一絲悲傷,只是一直地、不斷地、重覆地走下去,去找一個讓自己心情有所起伏的可能。

下車時已經是中午,但天色不見明媚,反而厚雲累累,使理應暖和的中午也有一絲寒意。巴士總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停車場,也沒有甚麼車站設施,就一個簡陋的車站牌豎在路邊,便是一個車站。要不是一旁有幾輛大巴士停著,我也不敢肯定這是回程時的上車處。





尾隨著一同下車的遊客走,走過幾條小路後,就進入小鎮,開始踏上石塊砌成的路,而且兩旁都是酒店、旅館,再多走幾步,石街道略闊,便是繁囂的人來人往,遊客的喧鬧聲和閃光燈影。撇除人眾,街道可算十分古典,原來克魯姆洛夫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個文化保護區,所以一整個小鎮都受到保護,當地居民不得隨意清拆、改建、加建自己的物業,務求保留中世紀時期的歷史原貌,所以一走進小鎮,恍似置身於古代之中,然而身邊的電子器材,遊人衣著,又時時刻刻提醒我仍留在現代。

胡亂走進一座房屋的天井,卻是一個小市集,容納了十多間小攤檔,竟然還有空間,而且一切整齊有理,乾淨俐落,看來當地居民實在很珍惜屬於他們自己的地方。攤檔各有花款,有賣草織物、針織物、水晶製品、木製品、鐵器、陶瓷、玩具、肥皂、香薰蠟燭,甚至木製樂器,可謂各佔擅長。小小的市集,吸引了大批人流,而我在不久前的布拉迪斯拉發週末市集見過類似的攤檔,賣的東西也相當類似,所以不感驚訝,隨著人流逐一檔口都看一看,就走了出來。

雖說克魯姆洛夫是古式小鎮,但房屋規劃未如西班牙南部的複雜無序,小路很少,大路直通城鎮中心,即使對於方向感不好的人而言也相當容易認路。沿路走進市政廣場,廣場不大,中央是一座紀念柱,四周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小民房,某些民房牆上還畫滿了彩繪畫,可惜天色陰沉,沒法壁畫最明艷的一面。

離開市政廣場繼續深入小鎮,找到一間小咖啡店,樸素的裝潢,白色的牆身掛著幾幅圖畫,大紅背座椅,數張小木桌子,一點兒輕音樂,讓環境增添格調。我在一個近窗可見到街道的二人位坐下後,打開餐牌才知道是一家意大利式咖啡店,意大利店名、菜式、咖啡都具意大利風格,於是入鄉隨俗,點了提拉米蘇(Tiramisu)、奶油酥卷(Cannolo),一杯拿鐵瑪琪雅朵(Latte Macchiato)。

提拉米蘇是意大利非常著名的甜點,有烈酒作餡醬,即使提拉米蘇本身頗甜,但仍然掩蓋不住強烈酒味。原本傳統的提拉米蘇是以奶酪作餡料,如今新式作法,可以在奶酪裡混入各種水果口味,變化多樣,也有一說是加入特濃咖啡製成,但我試不出咖啡味道。奶油酥卷是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特色小食,由鬆脆的酥皮卷成長筒狀,在筒內注入奶油,也有加入巧克力醬、水果醬。在電影《教父三》(God Father Part 3)中此小食便曾出現過,有女角康尼(Connie)以奶油酥卷毒殺其教父。雖說咖啡文化在香港流行已久,咖啡店開偏街頭巷尾,但拿鐵瑪琪雅朵在香港卻很難喝到,香港人大多只知道焦糖瑪琪雅朵(Caramel Macchiato)。其實兩者相似,注重牛奶多於咖啡,頂部奶泡較多,先蒸熱牛奶,再加入特濃咖啡,只是焦糖瑪琪雅朵多了焦糖口味而已,風趣地形容,拿鐵瑪琪雅朵就是去了焦糖的焦糖瑪琪雅朵。





就在進食途中,外面天氣變得更差,竟下起微雨來,雨水把亮滑的玻璃窗都打濕了,窗上都是一點點的小水珠。歐洲人不太喜歡用雨傘,街上打傘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都爭相走進街上兩旁的商鋪,結果不一會兒把我所在的小咖啡店都坐滿了人,一個寧靜舒適的環境在片刻間便熱鬧嘈雜起來。眾人抹身的抹身,點食物的點食物,把店家都忙了一個不亦樂乎。

閒坐良久,雨勢減弱,一點點雨點已不構成問題,於是我便結帳離去,繼續順著大路探索。重回街上溫度下降了很多,幸而早上早起天氣寒冷而多穿了一件薄外套,加上剛剛的一杯暖咖啡,肚子暖烘烘的,在雨霧裡散步,實在像極了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

要走進城堡參觀需要買票入場,我便買了套票,要把整個城堡區看個透。城堡在十三世紀興建,在捷克國內,克魯姆洛夫城堡區是第二大城堡區,僅次於首都的布拉格城堡區。設有多個廣場、庭院、瞭望塔、劇院、花園。

入場先去的是最近的瞭望塔,人們稱之為彩繪塔,因為塔外牆身都塗滿顏色,下截是銅綠色磚牆,上截是深粉紅色,而且繪上圖畫,塔尖是典型歌德式尖塔,但鑲上金飾,是巴洛克式混搭。沿著一條狹窄的旋轉樓梯一路上爬,便到達瞭望台,終於把整個克魯姆洛夫小鎮收入眼簾,盡是高低不一的橙紅屋頂,屋子牆身顏色並不統一,但都用了淺色粉擦,淡黃、純白、淡綠、米色...... 小鎮由一條河水貫穿,以馬蹄鐵型的分割把小鎮分開兩邊,而正正因為如此蜿蜒曲折的河道,小鎮的地貌才複雜起來,一層一層的房屋雖然無序,但反而與河水的互相襯托下,像極了童話故事書裡的小鎮。可惜雨霧茫茫,把半個小鎮都遮掩着,河流盡處,我沒法看見。臨走時經過一個指示牌,牌上指出瞭望塔可看到的風景,雖然以捷克文標寫,但還是認出了河道的名稱是「伏爾塔瓦」,我正思索著在甚麼地方聽過的時候,猛然驚醒:這不就是分開布拉格舊城區與城堡區那條河嗎?原來伏爾塔瓦河就是先經過克魯姆洛夫,才輾轉到布拉格的。

城堡內很多建築都改建成博物館,有些展區是陳列一些水晶工藝品、玻璃吊飾、精緻的餐具、或者是一些油畫。博物館內沒有注解,難得有兩三段文字卻是捷克語,沒有英語翻譯,所以對城堡的歷史一無所知,只好看看館藏,便即離開。





離開城堡後隨便亂走,偶遇一家展館,標榜地下迷宮,這讓我想起了在布達佩斯地下迷宮嚇破膽的可憐相。本來轉身便走,但外面雨勢轉大,而且入場費用便宜,猶豫片刻後便鼓起勇氣購票入場。相比起布達佩斯地下迷宮,這一個相對較小型,而且光線較亮,但嚇人手法一致。放著奇怪的人型雕像,無頭斷手的、狗頭人身的、體形扭曲的;牆上掛的壁畫大多有人像,但表情肅穆怪異、瞳孔放大、大張嘴巴。在詭異的陰沉燈光與天然無多加修飾的石洞下,相當嚇人。幸而分歧路不多,路線易認,加之不久前有到過地下迷宮的經驗,在鬱悶的氣氛下竟也夾著屁股走完出來。

重回地面雨勢又再減弱,於是走出室外,沿著伏爾塔瓦河散步,近距離欣賞河景。較之布拉格的寬深大河, 克魯姆洛夫的明顯淺窄,但小橋流水的閒適,又是別致的小巧可愛,同一條河但兩個不同地方,竟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綿綿細雨,在古雅的小樓房裡交錯,落在河面,化作一個個小圈,滴答水聲,為這小鎮奏上最自然的樂章。

重回市內便回原路走一些原本錯過了的小路、小店舖,鎮內文藝感很高,店舖亦言。樓上唱片店很有藝術氣氛,小小的商店,打開門會吹動風鈴,微弱的樂聲是維雅爾特的《四季》,唱片機、黑膠唱片、CD光碟、甚至吉他也有發售。也有一些小店是古玩店,一間狹窄小室展示了大量古物,煙斗、羅盤、古銅伸縮望遠鏡、黑箱型相機...... 都是胡亂堆放,沒有明顯分類,細心觀察,看多一眼就有可能有多一點驚訝。當然還有畫廊、花店、旅客最愛的紀念品店。不過當然,這些東西在歐洲各地的跳蚤市場都是頗常易見的,但難得的是整個小鎮都是如此。

在一家小店胡亂吃了一點當作晚餐後已近天黑,離巴士開出的時間漸近,於是沿原路回到巴士總站,天色漸沉,氣溫不斷下降,雨勢略大,幸而巴士來到,雖不是準時發車,但已無心發火,只想盡快上車。車沿著舊路重回布拉格,開不了多久天色全黑,但雨勢漸消,看來是開出了雨雲區。

巴士在高速公路平穩地行駛著,我感到自己厭倦了,對於一個童話般的小鎮,竟然沒法在我內心掀起一絲波瀾。曾經走到一個城市,就想知道下一個城市是怎樣,但來到布拉格後,我已經不想知道波蘭是甚麼樣子了。

我覺得自己麻木了。

於是一張機票馬上訂好,一張飛往香港的機票。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