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學生活,流傳著大學四件事,就是讀大學後必做的事情:一,拍拖,談戀愛;二,住Hall,住宿舍;三,上莊,參加學生會;四,Part Time,兼職。大學的生活,其實看重時間管理,分配理想的,就可以兼顧學業、社團、朋友圈、愛情和收入。當然這是非常理想的說法,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側重,我就忽略了學業與社團,就為了做兼職。

大一入學後時間鬆動,自然會想在課餘時間工作。那時候沒什麼工作經驗,所以求職信寄出不少,就是沒有回音,一個多月後,中學常去的連鎖咖啡店有招聘廣告,即場面試,於是見了見經理,即場錄取。那時候上班之前,要上三課訓練課程,第一課學公司背景、特色、文化,也學交流技巧,談吐舉止,第二課學收銀,也學應變突發事件時的應急措施。第三課學品嘗咖啡與沖咖啡。

沖咖啡學以咖啡機沖兩杯最基本的Latte與Cappuccino。做法很簡單,在Espresso上加入熱奶即可。
Latte與Cappuccino成份一樣,就是奶泡比例不一樣,Latte奶泡較少,按公司規定,就是鮮奶上6毫米高奶泡。當然,厚度適中的Latte奶泡很適合拉花,所以基本上拉花的牛奶咖啡,以Latte居多。

而Cappuccino奶泡與鮮奶比例為一比一比例,當然比例可以應客人要求調控,較多奶泡稱為Dry,較少奶泡稱為Wet,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至少我工作了大半年,也沒有聽過一個客人要求Dry或Wet的Cappuccino。

造成奶泡多與少的關鍵是咖啡機上的蒸氣加熱棒,我們用定量牛奶倒入鐵量杯,然後把加熱棒置入牛奶蒸煮,一開始蒸煮時頭幾秒「之之」聲很刺耳,這也是最關鍵的幾秒,奶泡質量是否棉滑纖細就在於此,當然這很憑感覺與經驗處理。一般而言Latte需注入4到5秒蒸氣,Cappuccino需要6到8秒,蒸氣在數秒差異,就造成了兩杯不一樣的咖啡。





為了增加味道,Latte與Cappuccino可以加入不同Syrup,我印象較多人加入的是楓糖漿、雲呢拿糖漿、榛子糖漿、朱古力糖漿、草莓糖漿。想加入更多花巧,更多新鮮感,不妨一試,當然,加糖漿要加錢。

而學習品嚐咖啡,導師說有四個步驟,望、聞、喝、談。望很易理解,就是觀察咖啡成色;聞是聞咖啡蒸氣味道;喝是趁熱品嚐,因為熱的緣故,要像日本人呷茶一般,連咖啡連空氣吸入,發出吸啜聲喝咖啡,借吸入的空氣冷卻咖啡。咖啡味道隨溫度改變,尤其酸度,所以建議一律25到30分鐘內喝完;談是喝完後與身邊的人討論,表達對該咖啡意見,集思廣益。

完成一系列實習課程後開始工作,除了基本的兩杯Latte與Cappuccino外,開始接觸更多不同咖啡,最基本是「真男人的考驗」特濃咖啡Espresso,一個小杯盛著一口,如果用俗稱子彈杯的玻璃Shot杯觀察,基本上明顯分開三層,面層薄薄一層是咖啡油,主層是咖啡心,最底薄薄一層是咖啡底,最為濃郁,主要是咖啡豆沉澱物。

因為濃度問題,很多客人不會直接飲用,見過一杯冰,倒入一到兩Shot再飲用。當然咖啡店本身也提供另類飲法,Espresso Con Panna就是在一杯特濃咖啡上加上鮮忌廉。

Espresso是咖啡的核心,各款咖啡的變化都是來自Espresso,例如之前常常提及的




Latte與Cappuccino。

和Latte與Cappuccino做法、成份一樣,只是奶泡不同的還有一款咖啡叫Flat White,但奶泡要少要薄,泡顆要棉要細,才是最好的Flat White。

牛奶咖啡也有較複雜的Macchiato系列,Espresso Macchiato和Caramel Macchiato,都是我那時工作時最喜歡製作的咖啡。先蒸煮好牛奶,奶與泡分開,再加入Espresso,然後把奶泡蓋上鮮奶上。
Caramel Macchiato做法類似,先加入雲呢拿糖漿,再加入已蒸煮好的牛奶,最後加入Espresso,在奶泡上加入焦糖漿,可以拉成圖案,典型圖案是橫七直七外加兩圈。不論外型討好,味道甜蜜蜜的,很討好女性客戶。

另一杯很受女性顧客歡迎的是Mocha,朱古力咖啡。先加入朱古力糖漿和特濃咖啡,再加入蒸煮至74到77攝氏度的熱鮮奶,最後在奶泡上加上鮮忌廉。一杯有甜味朱古力的牛奶咖啡,而且有表面的鮮忌廉,難怪廣受女性歡迎。

Espresso除了加鮮奶外,還可以加水,當然在傳統歐洲人尤其意大利人眼中,這是下流的沖法,但隨著文化拓展,加水的咖啡也開始接受。我在店裡學到的有兩種:Americano和Long Black,分別不大,Americano是先加入Espresso再倒入熱水,Long Black是加入熱水再倒入Espresso,前者融合較好,後者咖啡油較突出,味道較香。而據我觀察,Americano最多韓國人買,不過主要是冰的Americano,基本上我那時只要見到韓國人入店,我就已經開始沖Americano了。





店主其實還有很多不同咖啡,例如Brew Coffee、Ristretto Bianco、Matcha Espresso Fusion、Vanila Macchiato。年代久遠,我實在記不起製法,而且偏冷門,也很少人點,所以很少機會製作,可能也因此印象不深。

而除了咖啡,也有其他飲品,Latte類的茶很多,如Chai Tea Latte,中東人常點。製法簡單,半杯鮮奶、半杯水,還有數泵花草茶濃縮液。很濃草藥味,異國情調十足,但我不喜歡,同店的同事也直言不懂享受。

還有較日式而較合適香港人口味的是抹茶鮮奶,Matcha Latte和日式焙茶,Hojicha Latte。在鮮奶上加上茶粉後蒸熱即可,做法簡單,但綠色或棕色的奶色把用具弄得骯髒,清潔很麻煩。而且我也不喜歡喝這兩杯,主因是太甜。

早上時English Breakfast Tea Latte最多外國人點,是English Breakfast Tea紅茶包加半杯熱水及熱鮮奶沖成,而我往往會提醒客人茶包泡5分鐘即可。後來發覺沒人跟從,就索性不再提醒。其實茶包浸泡太久,味道會變苦。

夏天時星冰樂Frappuccino Blended Beverage最多人點,工序繁複,倒入量好的奶,加冰,加入糖漿,加入星冰樂溶液,(星冰樂溶液加入了會讓星冰樂的冰碎更柔滑,我試過有一次忘了加,發覺冰碎搞拌後揉成一團,根本沒法用吸管吸食),然後搞拌成碎冰,上杯後再在飲品上添上鮮忌廉及糖漿,還要蓋上透明球形蓋,並連吸管奉客。每一款星冰樂有不同糖漿要記,我大概一數就有十五種左右,常點的有四、五種,每次客人點星冰樂我都大感頭痛。有時有些客人想星冰樂更為流質,會要求多搞碎一次,結果就更忙了,在閑時還好,但店舖設在住宅區,附近又有商業區,早上、中午放飯時間、下午茶時段必定爆滿,付款隊伍排出門口,初時工作,壓力太大,很容易會手忙腳亂。

做過咖啡店後發覺,如果一間餐廳人手不足但客量過熱,就絕對不可光顧,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出餐速度與食物質素不會太好。

冰搖茶也是夏天的常客。其中有一杯味道非常好,但點的人卻不多,叫紅西柚蜜糖紅茶,Black Tea with Ruby Grapefruit Honey。先加入西柚蜜糖醬,然後是一半紅茶一半水,再加楓糖漿,最後加冰,全加進Shaker後搖十下即可。Shaker搖法也講究,分上中下搖,所以搖法是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共十下,我很喜歡這個帶節奏的搖法,因為很帥,看上去很專業。





在這公司工作過,也知道一些淺規則。其實客人可以在咖啡店裡寄存杯子,店員會有一個櫃專門作寄存用,而且用寄存的杯裝咖啡,會便宜一點。因為咖啡文化源自外國,所以公司指定要同事多與客人溝通甚至聊天交友,所以如果有客人投訴員工工時與客人聊天耽誤工作,這是投訴無門的。咖啡店文化定位是休閑放鬆的地方,如果有客人入店但不買任何東西,員工也不能趕客。我工作時就經常見到同一個人每到下午就到店內睡覺,至到晚飯時間離去,我們都無可奈何。

大學大一時基本上都在咖啡店工作,半年上下,基本上都把熱門的咖啡沖法、味道、特性都學會了,對咖啡確實有了較牢固的基礎與認識,當然仍有很多專業術語一知半解,但比一般大眾認識更多。大學同學中有喜好咖啡的朋友多半來向我請教,我也盡量解答。但正如我說過,我是不太喜歡咖啡的,而店內規定,每為店員每天可選一杯予自己喝,我在夏天時選冰搖紅西柚蜜糖紅茶,在冬天時選雲霧綠茶。

結果交心的朋友笑稱:身在福中不知福。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