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90年代前期的中學生恩物:全民必看的雜誌 《YES! 》嗎?

我在中二時,已蠢蠢欲試在 《YES! 》的徵友欄結識朋友(當然是女孩)。是否能嚐到拍拖戀愛滋味,還是其次,擴闊一下社交圈子、結識多點朋友也好。否則,識來識去,只有對足3年的同一班同學。何況,我在班中,根本不是「人」,只是「鼻屎怪」。

然而,自我形像低落,苦無勇氣。

完成中三離校後,15歲,連「同學」也沒有了,已經再沒結識朋友的方法,終於踏出這一步。 

我始終沒勇氣去刊登徵友告示,唯有看告示,找尋適合的結識。但 《YES! 》的徵友欄不會公開徵友者聯絡方法,而要郵寄回郵信封到《YES! 》雜誌社,註明某期某號徵友者,再由雜誌社寄回印有徵友者地址的紙條。






示意圖,但 《YES! 》的徵友欄不強制要附照片,絕大多數徵友者也沒照片。
選自Facebook 群組「 90年代回憶(新版)」 ,鳴謝 Takuo Sakura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76791410478852/posts/556514525839873/

那年代,沒今天這麼強烈的私隱觀念,人也比較純情,其實大可直接在雜誌刊登徵友者地址(新生代無法想像吧?現在相對匿名的通訊方式,都是建基於互聯網,當時除了小數電腦達人(今天叫IT狗)才懂的BBS站外,根本沒人知道互聯網是甚麼。如果把今天的私隱標準放諸當時,準備做與世隔絕的深山野人吧)。《YES! 》的做法,可謂麻撚柒煩,亦可謂超前,對讀者太保護。

連續數期,我先後去信,索取共不下十數個(自稱)女孩的地址。可是,不知何故,在此階段,已幾乎全軍覆沒,僅收到兩個地址,分別是沙田第一城、沙田瀝源邨壽全樓,而我又是在沙田居住、長大、就學,僅有的朋友也當然全是沙田人,在  《YES! 》徵友欄拿到的,又是沙田、沙田,真是苦笑。

我當然去信她們,表示有意交個朋友,但也在這步音訊杳然。





至此,我不得不改用另一較可靠及有效率,但高風險且昂貴的做法。

《YES! 》雜誌社設立了一條當時很流行的173字頭收費資訊電話專線,是為郵寄以外,另一索取徵友者地址的途徑。接通後,輸入相關徵友告示期數及編號,系統就會讀出該徵友者的地址錄音,收費每6秒6毫。

我放膽一博,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致電這些收費電話。

然而,聽到的,卻是明顯刻意拖長的大堆廢話,我聽了最少3分鐘有多,已燒掉(1993年時一個無收入少年的)最少廿多元,還未聽畢一個完整地址,根本是騙錢的!無奈唯有掛線。

燒錢,還是其次。最大問題是,當時只能使用父母作登記人的家居固網電話,這筆收費一定會被父母知道,他們如果知道這件事,一定大發雷霆。但我知道他們的作風,這筆收費如在二三十元內,我將之繳付了,他們不會過問,但再多一點就難說了。





又之後,還未死心,再以郵寄方式索取三數個地址,結果又是石沉大海。

到此,我已無計可施,無奈放棄。猶疑了近兩年,才鼓氣勇氣踏出第一步、第一個結識朋友(女孩)的希望及行動,就此幻滅。

我想,那兩個女孩不回覆,也可能是我的信寫得不吸引不好看,也可能是她們根本無意認真交友。但,去信雜誌社索取地址,除了貼足郵票和寫對地址,再沒其他門檻吧!為何也是如何困難?難度冥冥之中天命如此?

這時,我看到一篇漫畫章節名為「絕愛」,內容大致為主角失戀,決定從此不再戀愛。我一度想,這個行動如此下場,是否我也要「絕愛」?但這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逝,很快便想到,我才15歲,是否言之尚早呢?

很久以後,才發覺,這想法一點也沒錯。這很可能是冥冥之中天意命數的一次明確信號,我就是毫無桃花運毫無女人緣。

 後記:很久以後,在社會大學打滾久了,才想到,《YES! 》雜誌社對郵寄索取徵友者地址此服務,極可能是HEA做。這服務要製作地址紙條、入信封人手,全都須成本資源,但沒向讀者收費,根本是白做的蝕本服務。在商言商的角度,根本只會希望你要取地址就打收費電話,而絕不希望你郵寄。